第三节 市场部经理如何向老板偷学管事

与广告经理到处受广告公司追捧不同,市场部经理率领市场专员东奔西跑,上要面对老板的压力,下要接受各大区经理的“救火”要求,可见工作的复杂与琐碎。可以说,没有挨过骂,就不是市场部经理。

市场部经理策略上要满足老板的要求,执行上要对各分公司、办事处做出指导,如果管事不得要领,肯定会焦头烂额的。

那么,如何在阅历上充实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呢?

技巧一:掌握一生受用的营销分析工具——永放光芒的4P。

(1)产品(Product),市场永远的主角

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产品的问题,通常会关注三点:一是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到底可以活多久?二是如何培育新产品?三是如何盘活现有产品?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问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何况产品?我们一想到产品生命周期问题,就想到产品生命曲线。其实,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比如,饺子、包子、面条,人们吃了几千年了还在吃,一首再好听的歌,听了半年就不想听了;望远镜从发明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而录像机、VCD几年的工夫就过时了。

在这里,余老师要正式提出“余氏产品生命周期定理”。定理一:满足生理需求的产品生命周期长,满足心理需求的产品生命周期短;定理二:科技含量低的产品生命周期长,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命周期短。这组定理对于帮助老板解决第一个问题,判断产品的生命有多长、如何延续产品的生命周期有重大意义。

一个产品的科技含量容易判断。但是,有些产品既能满足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心理需求,比如服装,既能遮体御寒,又有时尚因素;蛋糕既能充饥饱腹,又能赏心悦目。这时候,如何判断、如何延续产品的生命周期?

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把满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严格把关;把满足心理需求的部分,不断策划、设计,丰富创新。比如服装,我们严格控制布料质量,款式不断推陈出新;蛋糕要求真材实料,花色品种不断变化。其实,药品、保健品都可以这样,原料、功效不变,创新的是包装和概念。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培育新产品,我们如何思考?我的意见是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又要有“敢为人后”的智慧。

什么时候“敢为人先”?

你有某个产品的专门技术,而且别人进来的壁垒比较高时,你就要“敢为人先”!那个长江三角洲的VCD厂,就是没注意通过电子工业部设立标准提高壁垒,自己又没有传播和流通渠道控制能力,就这样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如果自己不能建立壁垒和强势传播、掌控渠道,我们就要“敢为人后”!“敢为人后”就是瞄准有市场、有生命力的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在别人满足生理需求或满足心理需求的方面做一些改进,就可以差异化经营了。

对于第三个问题,现有产品的盘活或培育问题,如表8-1所示。

表8-1 现有产品的盘活或培育问题

毛利高

毛利低

销量高

印钞机

现金牛

销量低

明星产品

先天不足

印钞机:这样的产品通常只有高科技企业才有,如微软的WINDOWS,普通企业的产品由于壁垒较低,难成气候。

现金牛:传统产业的一个好产品,销量上去了,上市没多久,跟随者一到,价格战一打,利润就直线下滑了。有量,产生现金流,而利薄,这就是大量主导产品的企业的现状,像牛一样,忠心耿耿而无大功。

明星产品:要特别关注那些毛利高,但是销量暂时还小的产品,在费用允许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就像经纪公司捧明星一样,把它捧成印钞机,与别人打斗一番,几年后成为现金牛。

先天不足:这种产品肯定有历史原因,我们就不费心思考虑它了。

(2)价格与价位(Price)——价格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核心

经常听人说起价格、价位,这对我们观察市场有什么作用呢?以下内容对市场部经理非常重要。

我们先看价格。

产品做出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定价格:价位、价盘。

要想发大财,必须有一张网络。一个中型企业的老板,在家打麻将、看电视时,这张网上有20000个勤勤恳恳的不用发工资的人为他赚钱,每人每天帮他赚一两元,一年下来就赚上千万。问题是,这20000个勤勤恳恳的不用发工资的人都是经销商、分销商的人,凭什么要为他干活呢?两个字:价格。

这个“价格”,不仅是我们买东西时的价格,还是整个流通渠道里的价格体系,现在叫作价盘。

这个价格体系由三个环节组成,出厂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出厂价格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不含运费的“离岸价”、包含运费的“到岸价”;批发价格现在有对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的供货价等;零售价格有各种各样的促销价、会员价、团购价、积分价等。这三个环节价格之间的梯级差,形成了一种利润分配的“势能”,这种利益上的“势能”就是驱动整个流通渠道运转的原动力。

如果出现后一环节的价格低于前一环节的价格的情况,就会破坏“势能”,叫作价格倒挂。一旦价格倒挂,整个价格体系就有崩溃的危险。那么,每一级的价差是多少合适呢?每个行业都不同,但是基本上在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均衡水平上。

走市场,要保持警惕和敏感的就是价格,如果发现价格倒挂,或者说有倒挂的苗头,一定要及时查实并想出对策,想不到好办法也要及时报告公司。

我们再来看价位。

我女儿出生后,我宁愿给她买稍贵一点的奶粉,也不敢给她买便宜货,因为关乎人的健康;同学来了,我宁愿去装修好一点的地方,也不愿在大排档对付,因为关乎人的情谊。

同一类产品有不同的价格,如高档、中档、低档,这就是价位。价位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血统。市场血统即产品在竞争格局里的位置,是“贵族”、“中产阶级”还是……其他的品牌定位、广告定位都围绕这个定位依次展开。比如,别克出了一款低价位的新车,绝对不会再叫别克,而是取一个新名字,广告风格也会因市场定位不一样而有所不同。

如果发现同价位的产品里出现了新对手,或者相同质量的产品用高价位或低价位走市场,如果走高价位,说明接下来在广告、促销上要加大投入了;如果走低价位,在短期内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经销商会拿这件事要挟你,让你“出血”对抗;如果是平价上市,也要看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3)渠道(Place)——万金难买的摇钱树

娃哈哈把新产品铺到乡镇的小卖店,时间为7~10天,而它的竞争对手完成这项工作要30天或更长,这就是网络铺市能力的差别。

营销网络的功能这么神奇,又能帮老板坐在家里赚钱,为什么我们不都去建网络呢?这是因为建设营销网络有很多条件在制约着我们:一要有畅销的产品,不是一时畅销,而是要长久畅销;二要有稳固的价格体系,不是写在纸上想稳固就稳固的,要能守住;三要有费用维护,网络是要维护的。

没有好卖的拳头产品,经销商不理你,根本就建不起网络;有了好产品,价格三个月就卖穿底了,经销商就没好脸色看了;现在的终端这么难缠,你要是没有投入就卖不动货。所以,经销商有什么风吹草动,你要及时发现。最好像娃哈哈一样,大家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娃哈哈叫联销体),厂商联合,增强各自的竞争能力。

(4)促销(Promotion)——一把锐利的双刃剑

促销分为主动的、被动的、竞争的促销。

主动的促销:就是根据市场定位,配合广告和推广活动,而有创意、有概念的主动做的促销活动。

被动的促销:就是被经销商、大卖场逼着做的促销活动。

竞争的促销:就是留一笔机动费用,敌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大动。在局部市场上,用绝对的优势,把来者不善的对手打趴下的一种厉害的促销活动。

无论什么促销,都建立在钱上,而促销的效果,有时候是无法估计到的。所以,促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要慎之又慎。

市场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促销效果做出总结、评估,而每个老板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花了钱不知道结果如何。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当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的时候,拿出4P来,一些障人耳目的乱象就被4P这个分谱仪把光谱分解出来,接下来就知道从哪儿下手了。

技巧二:具备普通营销经理达不到的视野。

成大事者,术、道、势也。

前面谈到过“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条件,条件具备了,你能否抓住,就看你的本事了。那么,有什么本事才能抓住机会呢?成大事者,术、道、势也。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术者,对个人来说是技能,对企业来说,就是管理方法。没有术,就没有执行力,很多决策就停留在纸上。市场部经理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市场检查的表格、懂得各种促销的实务,比如,怎么做终端拦截、怎么做陈列、怎么做堆头、怎么挂POP、怎么考核促销员。

在市场上发现对手推出了新的市场管理方法,一定要敏锐地把它捕捉住,因为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有新式武器,谁就在竞争上占优势。现在各行各业都学快速消费品的销售与市场管理,老板们是最愿意引进新的管理方法的,因为新的市场机会往往是和新的管理方法在一起的。所以,你如果在这方面有建议,对公司、对自己都有好处。

道者,对个人来说是观念,对企业来说,就是管理的思想理念。如果只是精于术,会形成只会低头走路,不会看方向的结果。如果只明于道,乏于术,什么事讲起来都头头是道,但是也就是坐而论道而已,一到操作层面就束手无策了。所以,精于术,明于道,就有了很强大的竞争力,但是这还不够。

真正要成大事,还要看大势,这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借势、顺势则四两拨千斤,逆势而行往往白费心机,徒劳无益。市场上有什么大势,是市场专员发现不了、老板没空来看、而对企业又至关重要的,市场部经理应该及时发现,看出一定的规律后就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4P 和促销都可以写成专门的一本书,也可以写成论文,但是,对于市场部经理来说,主要是看你能不能把它印在脑海里,随时随地做出反应。

【分析】大老板是不“讲”战略的。

老师们讲课,都是从战略讲到战术,而老板们恰好相反,他们通常是想好了战术的可行性,再回过头来调整战略。

【作业】

(1)回顾一下自己管事的过程,检查一下,看哪个环节经常出错。

(2)思考一下怎么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