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日两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一)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德国70%的出口都来自中小型企业,其中,100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支撑了26%的德国出口率,且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品。

1.隐形

所从事的行业往往处在产业链上游,且高度专注于自身领域,主要为大企业服务,鲜少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和开展广告宣传,甚至刻意保持低调,因此,公众知名度往往不高。

如德国的Krones(克朗斯)是世界领先的灌装设备供应商,世界上大部分饮料都由该公司的设备灌装,每天购买饮料的消费者虽对其一无所知,但它对饮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

2.细分市场垄断地位

走专业化而非多元化发展道路,专注于较窄的市场领域,在产品质量、种类和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竞争力,不少企业在细分市场甚至可以占据70%~90%的垄断性地位,拥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掌控本领域的全球市场。如Gerriets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幅舞台幕布的厂家,在此领域市场份额达到100%。

3.技术和服务的绝对领先

极为重视技术和服务创新,其创新能力遥遥领先于同行,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率高于一般公司。与普通公司以及全球1000强企业相比,隐形冠军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大得多,是一般公司的两倍;从产出上看,隐形冠军单位员工的专利申请数是一般公司的5倍,而且专利成本只有一般企业的1/5。

4.家族企业或常青树企业

绝大多数隐形冠军经历长期传承和布局才能奠定行业优势,不轻易扩张领域和规模,家族企业或者封闭持股企业较多。但也正因如此,其市场更加稳定,受时尚潮流或者经济繁荣周期的影响较小,企业存活时间更长。德国隐形冠军平均年龄66岁,38%隐形冠军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平均占有市场领导地位达22年之久。

德国拥有隐形冠军得以繁盛的环境,包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和保护创新的政策环境、高素质产业工人、崇尚品质的消费理念。如德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而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更着重发展服务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经受了巨大冲击,陷入低迷,唯有德国迅速恢复并实现快速增长。鉴于此,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提出重振制造业、“再工业化”。

德国还非常善于在各个区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德国拥有独特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企业和职校合作,为生产一线输送了大量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劳动力。此外,德国民众的消费理念极为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高度认同和信任隐形冠军的产品,这也成为德国隐形冠军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日本隐形冠军企业的主要特征

截至2018年,日本世界份额第一的隐形冠军企业有200多家,如果将份额前三的都算进去,有接近1000家。

1.大多数依附于某一个供应链

与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型、和大企业没有固定的合作关系不同,日本的隐形冠军则以系列关系(配套、分包商)为主,一定是依附于某一家大企业,大多数是依附于某一个供应链,高中低端市场全线切入。这其中的关键是日本比较特殊的企业结构和研发体系。

从产业属性来说,日本的隐形冠军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制药、生物科技、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微电子、半导体(NARD、感应器、模拟IC)、汽车制造等领域,在其他一些新的战略性行业则显得乏力。

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主要采用市场分割型创新,对已有的市场进行细化,在某一项技术上不断突破,做得越来越好,这也符合大家对于日本人和日本企业一贯的认知。

2.知识产权保护充分

通过专利等一系列的方法利用全球的法律体系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持自己的竞争力。

3.创新能力强

关键的设备、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保证技术不外流,不被限制。

汤森路透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挑选100家创新企业,以企业的创新产品被别的企业购入的数量进行排序。在2019年的名单中,日本有30~40家,中国不超过5家。这些数据基本上代表着目前全球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将产品进行充分细分,占据最细分市场的大量市场份额

市场分割型创新,对已有的市场进行细化,在某一项技术上不断突破,做得越来越好,这一类日本企业比较擅长。

如华为P30的供货商,1631个零部件中有869个由日本企业供应,占比53.2%。华为每年从日本进口6800亿日元产品,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

5.百年企业多,小微企业多

日本的百年企业多达两万余家,其中固然有很多优秀企业,但大多数规模都很小,且大多数为传统行业,数量最多的是旅馆,还有豆腐店、造酒坊之类,都属于小本生意,主要服务于本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