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不少并购业内人士都在使用“案例法”教学或学习的方式,也产出了不少相关的书作。其中一些采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将一项复杂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剖析;一些又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只是将案例置于理论讲解的辅助地位。而这本书对“案例法”的使用方式特色鲜明,对案例的讲述结合了“充实”和“简明”两个特点。它为我们介绍了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的关购交易,探寻了最成功交易者的秘密,又总结了失败的交易原因,并为我们概括出了并购交易中的十大交易规则。

本书通篇的体例非常简明、流畅。每一个并购交易都能体现出一项或者几项交易规则,作者是以案例体现出的主要规则来进行篇章划分的。这些规则如:集中优势;利用对手的弱点;寻找别人忽视的价值;不要让自己处于有求于人的境地等。对于每一条规则,本书都从正反两面进行了论述,无论是“成功之道”还是“失败之因”,都为交易规则的重要性提供了充足的证明。

本书的案例非常通俗、有趣。作者对案例的描述不但“深入浅出”,而且语言还十分幽默。他没有引入大量的财务数据和专业术语,而是如同讲故事一般,令读者对其中的交易失策感到唏嘘,又会为其中的精彩交易拍案叫绝。比如1994年的诺维尔公司(Novell)在对WordPerfect公司的收购案中,决策上的三大失误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并且还造成了重大的利益损失,真的令读者忍不住为其感到遗憾。相反,皮埃尔·杜邦利用威廉·杜兰特“绝望的卖主”地位,以低价收购其大量的股票并且获得巨大收益,又令读者感叹其对时机的完美把握。

本书还分享了很多实用的“商道小贴士”。作者结合案例及自身的工作实践,毫不吝啬地为我们贡献出了很多重要的商道规则:“对于从事交易的人来说,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是一个重要的品质。”“伟大的机遇产生于别人陷入财政绝境时,尽管这样说有点不仁义。”“搞交易的人手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能说‘不’字。没有这个撒手锏,特别是对方察觉到这一点,你就会更容易吃亏上当。”……类似这样的话语如同“遗珠”一般,散落在书中的很多地方,有待读者去一一拾捡、收藏和欣赏。

作者在介绍了这50项顶级的并购交易之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又在本书的第11章以时间为顺序列出了另外值得一提的50起大宗交易。作者使用百余字对每项交易的要点进行介绍,读者可以从中找出最佳和最糟糕的交易。历史公认的美国最杰出的宪章派理论家杰弗逊总统曾说:“现实经常要支配理论。” 通过对书中这100起美国并购交易案例的阅读,读者会在脑中形成关于失败或成功的交易模式,完善自有的“一套理论。”

考虑一些接触本书的并购初学者的需求,作者在书末开辟了一个“名词解释”的模块儿,对书中提到的一些名词进行了解释,比如“临时贷款”“集团诉讼”“克莱顿法案”等,以此又进一步保证了读者对本书的吸收程度,也降低了本书的理解难度。

作者说:“并购交易是一门艺术,与其他技艺一样,有些人发挥起来得心应手,而有些人只好考虑干别的行当。”书中介绍的那些“常胜将军”和“常败将军”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让这本书带领我们当一次“事后诸葛亮”,观摩美国那50起顶级的并购交易,借此学习和掌握并购这门“高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