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尔·盖茨春风得意的1995年,乔布斯亦东山再起。这一年,乔布斯在离开苹果公司后收购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全球首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的成功让皮克斯名声大振,也让乔布斯的个人身价达到10亿美元。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经营陷入了困局,其在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由鼎盛时期的16%跌到4%。在苹果公司离破产不到90天的时候,乔布斯回来了。乔布斯一回来就取消了兼容机,不再授权其他电脑厂商使用苹果的电脑操作系统。仅仅这样做还不够,为了拯救苹果公司,乔布斯不得不给比尔·盖茨打了个电话。
乔布斯用一贯的自大的口吻对比尔·盖茨说:“微软在侵犯苹果(图形操作系统)的专利,如果我们继续打官司,几年以后我可以赢得10亿美元的专利罚金,这一点你我都很清楚。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苹果反而撑不到那个时候。所以,让我们想想如何立即解决这个争端。我所需要的就是微软承诺继续为Mac开发软件,并且微软要向苹果投资,这样我们的成功也能让微软获益。”
你看,苹果公司都快撑不下去了,乔布斯还不忘摆谱。乔布斯不仅要求微软提供服务,还要微软给他投资。这就好比是一个正在用呼吸机续命的垂死病人对仇家说:“你要是不救我,过两天我就来收拾你。”
而比尔·盖茨居然答应了。他给了苹果公司1.5亿美元,得到的只是无投票权的股份,还答应帮助苹果开发Mac OS版本的办公软件。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也有自己的考虑。当时微软正在被美国司法部立案进行反垄断调查,如果苹果公司破产,Mac OS停止开发,电脑操作系统就100%成了微软的天下,这对微软是很不利的。所以,比尔·盖茨做了个顺水人情,拉了苹果一把。
作为一名曾经的嬉皮士,乔布斯一辈子都在警惕“老大哥”。1984年,他甚至为Mac推出了一个主题为“这就是为什么1984不会变成《1984》”的广告片:一个反叛的年轻女子,从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脱,当老大哥正在大屏幕上进行蛊惑人心的讲话时,她将大锤砸向屏幕。垄断了电脑操作系统的比尔·盖茨当然就是人们心目中最典型的“老大哥”。讽刺的是,没有“老大哥”的帮助,乔布斯难以度过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1997年的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在会场与身在西雅图微软总部的比尔·盖茨连线通话。比尔·盖茨的脸突然出现在巨幅屏幕上,赫然出现在乔布斯和整个会场面前。观众们都惊呆了,那个场景真是1984年苹果广告的残酷再现,你甚至会觉得(或希望)有一个身手矫健的女人突然从过道跑过来,扔出锤子,正中比尔·盖茨那张正在傻笑的大脸,让那个画面消失掉。
但那的确不是广告。比尔·盖茨的大脸让乔布斯显得异常的渺小。乔布斯还不得不当众对比尔·盖茨表示感谢。有了微软的支持,苹果公司股价在大会当天暴涨了33%,苹果公司从死亡边缘走了出来。
苹果公司起死回生后,乔布斯需要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发展。每一年,乔布斯都会带着他最有价值的100名员工进行一次外出集思会。这100名员工的挑选原则很简单:如果你只能带上100人跳上救生船去开创下一家公司,你会带上谁?在每一次秘密会议结束时,乔布斯都会站在一块白板前问大家:“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10件事是什么?”人们会互相争论,力争让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几轮辩论下来,大家将确定前10件“最应该做的事”。乔布斯会把最后7件全部划掉,然后宣布:“我们只能做前3件。”
2000年,乔布斯的白板上出现了“音乐”这个词。
乔布斯认为,市面上现有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都太糟糕,原因在于它们太复杂。苹果是唯一一家有能力整合硬件、软件和设计的公司,这让苹果能做到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事情。乔布斯决定,苹果要用Mac中的iTunes软件来管理音乐,然后把音乐放入和iTunes配套的以iPod为名的音乐播放器上播放。将复杂的任务交给计算机完成后,iPod的功能就可以极其简化,收听音乐也就变成了一件简单而又轻松的事情。
乔布斯每天都参与iPod项目,他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简化”。找某一首歌或使用某项功能,导航必须清楚,按键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否则他就会很生气。让同事们大吃一惊的是,乔布斯决定iPod上不能有开关键:如果一段时间不操作,它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当你触摸任意按键时,它就会马上自动醒来。这个功能在之后的大部分苹果产品上都实现了。苹果团队还设计了著名的滚轮功能,只要用大拇指旋转转盘,就可以滚动歌曲列表,而不需要在播放列表上按几百次按钮。日本东芝开发了一个大约只有1美元硬币大小的硬盘,带有5G的容量,可是不知道用在哪。乔布斯马上用1000万美元买下这项技术并用在了iPod上。
苹果将iPod设计成白色。不是简单的白色,而是安静、醒目、出挑却不张扬的“纯净”的白色。不只是机身、电源适配器,连耳机都是白色的。蜿蜒的白色耳塞线成了这个产品的一个标志。
2001年10月23日,乔布斯隆重推出了iPod。在描述了产品的技术参数之后,到了给产品揭幕的时刻,这一次,乔布斯没有像以前那样走到一张桌子前揭开遮布,而是说:“我口袋里刚好有一个。”他把手伸进牛仔裤口袋,掏出一个炫目的白色小玩意:“这绝妙的小机器里面装着1000首歌曲,而且刚好能放进我的口袋。”说完,他把iPod又放回了口袋,在观众的掌声中从容地走下台。
iPod代表了苹果品牌的核心价值——艺术、创意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在消费者当中掀起了购买的热潮。最妙的是,iPod还促进了Mac的销售。Mac成为iPod及未来的iPhone、iPad等各种新潮数字产品的中心,帮助用户管理音乐、图片、视频、信息等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乔布斯成功地将电脑变成了“数字中枢”。
iPod的热销马上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消费者从哪里能获得装满iPod的1000支歌曲呢?这也是音乐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正饱受盗版的侵害:人们可以从不少服务商那里免费下载歌曲。乔布斯相信,“在下载盗版音乐的人中有80%都是不得已的,只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提供合法的选择而已。我们创立一个合法的途径吧,这样大家都会受益。音乐公司能赢利,艺术家能赢利,苹果公司也能赢利,而用户也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又不必偷窃。”就这样,乔布斯创立了“iTunes商店”,并争取到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数字音乐的销售权。消费者每下载一支歌曲就要支付99美分,其中唱片公司将得到70美分。
iTunes让苹果从一家卖产品的公司升级成了一家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许多号称“互联网+”的企业,其实只是“+互联网”,将互联网作为宣传和销售的渠道。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自己不生产任何产品,只帮助B(企业)或C(消费者)与其他的B或C进行沟通或达成交易。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如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都是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苹果自己不生产任何的音乐,却依靠iTunes成为最大的音乐公司之一,这是典型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到了2005年,iPod售出2000万部,同比增长三倍,iPod的销售额占了苹果公司当年营收的45%。而这却成了乔布斯担忧的地方,他总害怕有什么会让苹果陷入困境。当手机开始配备摄像头时,数码相机市场立即急剧萎缩,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iPod身上。乔布斯得出结论,能抢iPod饭碗的设备必定是手机。如果到了手机普遍内置音乐播放器的时候,谁还需要买iPod呢?
乔布斯认为,市面上现有的手机都很差,功能复杂、设计难看,就像iPod出现之前的那些音乐播放器一样。2005年,全球手机销量超过8亿部,一款优质时髦的手机一定会有市场空间。不过,此前苹果并无任何手机设计和制作的经验。乔布斯打算找一个市场现有的手机领导品牌合作。摩托罗拉,诺基亚,还是爱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