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具备了一般国内并购的几乎一切特点,如果说有何差异的话,那就是在交易的各个问题方面更加复杂。从事这类活动者需要更多和专业化的指导。然而,与日益变得更加重要的跨国并购实践不相符,有关著述却少得可怜,以至于到了完全不成比例的程度。
由大卫·J.本丹尼尔和阿瑟·H.罗森布鲁恩主编的《国际并购与合资:做好交易》,是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该著作者结合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比如战略规划、法律、税务、会计、谈判、目标公司估值和购买融资等,为那些希望从国际层面了解并购的读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这是一部最早系统讨论跨国并购的专业著作。
该著英文版于1997年出版,正值跨国并购刚成气候之际。当时,跨国并购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不过,也有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正走向市场化的国家的公司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收购的目标。对于作为收购方或主导兼并的跨国公司而言,它们在交易的流程上所面对的情形虽然与国内并购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同样的目标公司的选择、同样的尽职调查、同样的价值评估、同样的交易结构设计、同样的交易谈判、同样的收购融资及同样的公司之间文化的融合,却在复杂的程度上明显不一样。
这对从事跨国并购交易的参与者,比如跨国公司高管、律师、会计师、并购顾问和投资银行家等提出来了新的挑战。即使是那些老牌的有着丰富并购经验的跨国公司,也面临同样的挑战。即所谓老兵遇到新问题。在这个阶段,最典型的并购案例就是德国的戴姆勒-奔驰与美国的克莱斯勒合并。这是一个历史上在制造业领域最大规模的并购案,涉及两种不同文化和公司管理风格的融合,最后以短暂合作后失败而收场。该并购案具有典型意义,表明跨国并购的春天虽已来临,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并未与时俱进。在这方面,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启蒙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经验总结,更少有系统而深入的著述面世。《国际并购与合资:做好交易》一书的出版,正当其时,无疑填补了空白。
这也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的专业教科书。
与一般并购专业著作比较,这部著作不是对专题问题的研究,也不是综合性的指南,而是一本启蒙性质的教科书。这本跨国并购教科书的最大一个亮点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确认。第一,该著的两位主编一文一武,分别在并购理论研究和实务上具有卓越的经历;第二,这部著作分别由20多位专业人士撰稿,他们来自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第一线,其中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咨询顾问、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等领域专家。不同领域和专业层面的经验和智慧汇集到这部著作之中,不仅仅开拓了读者的视野,而且提供了高水准的见解。第三,这部著作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指导和具体问题的对策建议。
这部著作有点有面,具备较强实操性。
作为一本并购专业教科书,该著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系统性。跨国并购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按照一般并购交易流程,在这部著作中都有讨论。另外,这部著作突出了几个重点。比如,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会计问题、风险问题及公司战略合作的另一种形式——合资企业等。虽然这些问题在一般国内并购中都存在,但是跨国并购的这些问题会因为不同国家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及政治制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合资企业,它在更多的时候是国际公司合作的一种独有的形式,其所遭遇的问题不只是多样化,而且十分特殊,涉及不同国家在文化、法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全面融合。
针对所有这些问题,该著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部著作还有一个地方值得肯定,那就是它的每一个章节后面都附有一个长长的操作清单。这对跨国并购的实际参与者在实践中起到了一个导航的作用,让他们在跨国并购的汪洋大海中航行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而不至于迷航。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相信这部著作不单是一部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经典的教科书,而且能够为公司管理层、法律和金融顾问、政府官员、投资银行家与其他跨国并购参与者提供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