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要完整实施大健康战略,必须坚持的的核心在于:强化药店营业员的常见疾病甄别、基本药学、保健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健康服务水平,树立药店“保健专家”的社会形象;围绕健康需求,调整品类结构,经营大健康商品。
随着国家医改配套政策的逐步出台,医药新政对药店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2011年底发生的一小部分药店下架基本药物事件,虽有对国家迟迟不明确药店经营基本药物补贴政策、药店在基本药物经营中所处不平等地位的愤慨,但也实属无奈之举,不能不让医药零售界人士感受到一丝悲凉。
如何在新的变革中寻找到新的角色定位,这种问题同样摆在所有药店经营决策者的面前。企业何去何从?我的建议是依托于专业健康服务发展大健康战略,而不是脱离专业健康服务,转向实施大健康战略。
药店经营新模式分析
危机面前,实施大健康战略,或者打造药妆店、走专业化药房等新型经营模式,似乎成为医药零售业的救命稻草。但是,细数近年来药妆店、专业化药房或者大健康概念药房,能够说出来的成功典型有哪些?要不是停留在规划蓝图、讲故事阶段、要不就是与药无关,彻底变成化妆品专卖店或者便民超市,更多的是悄然不知所终。
其原因,众说纷纭,根源还是在于这些改变,要不就是完全放弃现有的资源优势,重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要不就是没有看到客户群对药店需求点的变化,用不断改善自己不足的办法进行市场竞争。走进我们的药妆店,除了与药店一个门出入或紧挨药店外,几乎找不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更不用说找到他们与其他品牌化妆品专卖店的不同之处。
再看我们的专业化药房。试问,有哪一家专业化药房的诊治水平和用药水平可以和专业医疗机构相比,哪怕面对的对象是最为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医生?那么,专业化怎么能够成为药店的竞争优势呢?还有原来的优势、现在的不足——价格,试问一下,有哪一家药店的价格可以低到不用花钱就销售的?所以,单纯的低价路线、专业化路线或者品类转移路线都不会成为未来药店的蓝海。
零售药店的优势分析
零售药店的发展方向问题,实际是药店面对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角色定位问题。我们分析一下,药店的优势在哪里?
1、专业化优势。相对于普通社会大众而言,药店经营者更为熟悉药品,也能够对消费者提出一些关于常见病症自我诊疗、保健方面的建议。
2、便捷性优势。数量众多、贴近消费人群,是长期以来,药店相对医疗机构最大的优势,即便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极大普及后,药店在便捷性方面也与医疗机构旗鼓相当。
3、自主性优势。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和医保、农保等公共资金,决定其只能根据国家经济状况相对满足人民群众一定水平上的医疗保健需求,国家肯定会在经营品种、物价水平等方面进行限制,很多新药、特效药或者其他一些对人身长远健康有利的保健品、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必定会被排除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范围之外。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出台对药店的补贴政策,除部分地方要求医保药店不得经营非药品外,没有出台限制型规定。
药店的大健康战略
概括起来基本要点为:强化药店营业员的常见疾病甄别、基本药学知识、保健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健康服务水平,树立药店“保健专家”的社会形象;围绕健康需求,调整品类结构,经营大健康商品。
从品种结构上来说,就是在“基本目录药品和医疗机构不能满足”的区域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做基本目录药品满足不了的产品和不需要到医疗机构的产品。要围绕提高顾客保健水平,在传统经营品种——药品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大到保健概念上,将药店原来的“治疗”形象扩大为“保健”特点,从而将药店“专业化保健服务和优良药品供应”的市场定位与社区诊所的“最低标准药品供应”的市场定位区别开来。
方向明确了,在实际执行中还必须避免两种错误倾向。其中,最为忌讳的是单纯强调扩大经营范围,将没有任何保健效果的一般化妆品、食品和生活用品混杂进药店。这样做不仅会模糊药店与一般化妆品店和日杂店之间的区别,最大的伤害是降低药店专业化保健的品味。其次,就是过高的追求药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甚至企图与专业化医师进行媲美。这样做,一方面,如此高素质的店员市场供给紧张,工资成本偏高,会提高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与医院相比,在复杂的用药疑问问题面前,即使药店工作人员具备提供药事服务的素质,顾客愿意前来求教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舒适购物环境是大健康的保障
大健康战略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健康知识传递的过程,要让顾客对药店人员传递的知识产生信任,至少愿意聆听讲解,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从而舒舒服服的与您交流,进而接受您的观点。良好的购物环境包括很多内容,从雅致的店招设计、富有想象空间的店名、清新小资的舒缓音乐、略带浪漫色彩的门店小装饰、专业味道浓郁的POP展示,以及清爽舒适的座位、适宜舒适的温度湿度等等,都是推广大健康战略的具体过程中必备的环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