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出了问题点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通常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和期待效果等,来决定课题的优先顺序,表4-8就是一个决定课题优先顺序的例子。
表4-8 决定课题的优先顺序
评 价 课 题 | 评价项目(5分制) | 得分 | 顺序 | |||
重要度 | 紧迫性 | 可行性 | 效果 | |||
1、D产品品质改善 | 4 | 4 | 2 | 3 | 13 | 2 |
2、A线生产效率提升 | 5 | 4 | 4 | 4 | 17 | 1 |
3、F区物流效率改善 | 3 | 3 | 3 | 2 | 11 | 3 |
当然,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1、选择课题时要注重实效。
与其选择一些看似很重要但问题模糊不清的课题,倒不如选择一些较小的但是有紧迫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后者更能取得有效的改善成果,不仅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且能使参与员工体会改善的成就感。
2、选择的课题难度要与改善的能力相适应。
选择的课题太难,一方面很难求得问题的解决,而且容易伤害参与员工的自信心。选择的课题太容易,不能激起参与员工的改善热情,员工能力又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课题的大小和课题改善的时间长度要适中。
要尽量避免选择那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的课题,特别是在改善活动的初期,这样的课题不利于培育员工参与改善的积极性。一般来说,选择1到3个月就可以见效的课题较为合适,最长也不要超过半年。某些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课题不在此列。
当然,在改善活动的不同时期,选择课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有些不同。如表4-9所示,改善活动的初期与有一定改善实力之后的情况作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表4-9 不同时期选择课题的要点
改善活动的初期 | 具备一定改善实力之后 |
1、员工身边的小问题 2、尽量选择那些比较有共性的问题 3、选择具体而简单的问题 4、短时间容易见效的问题 5、注重改善手法的学习,体验改善的乐趣,而不要过于追求效果 | 1、从工作上较大的问题中选择课题 2、可以选择比较个性化的问题 3、从分析中寻找效果大的问题 4、追求课题改善活动对企业方针和经营目标达成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