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走向外空:发展航天技术

在外层空间研究方面,印度通过外国技术援助已获得独立发展航天技术的能力,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已有数万。印度的空间技术发展很快,现在是世界上第六位空间大国。

印度在航天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很早。1962年,印度成立国家宇航委员会,并建立顿巴赤道火箭发射站。1963年,印度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1965年印度建立空间科学技术中心,后来又建立卫星通信地面站。1972年,印度成立空间委员会和空间部,全面管理空间技术的行政、研究与发展。1975年,印度制造出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利用苏联火箭发射成功。1980年,印度第一次成功地用自己设计生产的运载火箭将自己制造的卫星送上天空,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中法日之后第六个具有空间能力的国家。1984年,印度宇航专家拉克什·夏儿马与苏联宇航专家一道航天飞行,这是一次惊险浪漫的外空旅行,它标志着印度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地球以外的世界里。

迄今为止,印度已先后发射实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侦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等各类卫星20余颗,并研制了4代运载火箭。印度实施空间计划的最初目标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有效的空间工作站:依靠卫星进行不同用途的通讯;通过卫星进行资源调查和管理,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卫星进行气象观察;发展和使用本国的卫星、运载火箭和与空间服务配套的地面设施。为此,印度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有效载荷,提高发射和操纵卫星的能力。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印度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

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的国家之一。印度系列通信卫星现有的脉冲转发器除满足国内网络需求外,也可以租给外国使用,其国际商业价值显而易见,印度卫星覆盖面从中亚扩展到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通信卫星集团已同印度签订了租赁协议,印度空间组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印度遥感卫星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除印度本土和美国的诺曼外,澳大利亚、中国、瑞士、意大利、巴西和泰国等14个国家的地面站可以收到印度遥感卫星传来的信息资料,特别是印度海洋遥感卫星已经确立了印度在海洋应用领域中的地位,印度现已控制了世界遥感市场的25%。而且,印度还将韩国和德国的遥感卫星送上了天,迈出了按计划进入全球商业性发射市场的步伐。

印度人对国际空间科学的贡献引人注目,如利用探空火箭进行高空大气层研究,利用卫星装载伽马射线组合装备和减速位势分析仪进行高能天文学和高层大气研究,设立天文观察站从事“中间层-同温层-对流层”的科学研究,在进行季风实验和国际中间层大气计划等国际科学营地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陆界圈大气层研究计划中承担课题,被联合国选定为亚太空间科学技术教育中心。

21世纪以来,印度空间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2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组织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发射GSLV-D5运载火箭,该火箭首次成功应用了印度国产氢氧火箭发动机,使印度成为世界第六个具备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印度GSLV-D5运载火箭在第三级使用了CE-20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吨。印度氢氧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十分艰苦,曾多次遭遇发射失败,这次成功可以说是印度火箭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里安号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世界第四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也开创了亚洲国家探测火星的纪录,中国火星探测要等2020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