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大脑内置数据库的人

在人工智能的鼓吹下,人们会像选择美容产品那样,在大脑植入芯片,变成强人。

攀比之心和竞争压力,正在滋生这个市场。利益和欲望的雪球,一滚就比天大。

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有些国家会在人脑法定植入芯片,确保社会治理。这更狠。

人类到了向太空搬家这个份上,自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谁也拦不住。

幸好,我的一位老师,是大脑里有天然芯片的人,对此有说法。

他叫何玉兴,来自黑龙港河畔。小时候家里住过挖河的民工,每到晚上大家都在聚集在一起,他一个人带来的《大刀记》。他翻了一遍,就给大家背。想看哪段背哪段,标点符号都不差。

从本科到博士,他学的都是历史。后来,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要招博士。按当时规定,要以社会学考生的资格,考新闻学专业。横跨三个学科,却只有三个月的业余时间,他照样一举夺魁,成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个大众传媒学博士。

何老师的记忆,类似电脑数据库,脑海有一块屏幕,只要一闭眼,就能存取大量的图文信息。对这种人,双博士或多博士,只是多玩几盘游戏。

据人说,当时何夫人丢了钥匙,何老师立即回忆出钥匙形状,配了一套新的。

后来,朋友们的钥匙,都拿来让他看一眼,以免丢了不好办。

我本不该信。只是看了《最强大脑》,又听他本人亲口承认。

很遗憾,后来他出了一次车祸,脑内屏幕破碎,扫描记忆能力随之减退。

即便到了现在的年纪,每次看他的文章,我都会联想到智能机器人。

不管什么主题,他总能融会古今中外的金句彩段,铺天盖地,浑然一体。

引经据典是学者抄袭的基本功,我向来不齿。

唯独何老师不同。他是即兴的。

我曾在微信朋友圈目睹,他很多文章诞生于旅途或高铁。

守护老岳父治病时,他在医院走廊也写过一篇。

有时还在酒后撰文。

他这些佳作,网上也能搜出不少。

我就算埋头图书馆,再加搜索引擎帮忙,也搞不出那么多名堂。随机海量调用,永远无法兼顾精确和完备,更无法一气呵成。

何老师另有感触:即便大脑接入计算机,也只是种便利。自然抒发,文章才有灵魂。靠拼凑和堆砌,不可能有浑然天成的作品。

感悟和思考,处于无限空间。而数据库的信息存取,都有物理局限。

他看了一辈子书,觉得大都是害人的废纸,发誓自己不写书。

可就在最近,据说是盛情难却,何老师破戒动笔,拟定书名为《最绝望的堕落》。这原是他在网上一篇热文的题目。

我担心他陷入社会悖论,徒增烦恼,便给他打电话。

他哈哈一笑,说,在自然万物面前,人类不曾崇高,何谈堕落。

这就好。

任何社会都是自然生境,只要一设计就会出事。顾此失彼,终将归零。

在食物和异性面前,进步和落后的高下,永难见分晓。

人类的认知,无论主观或客观,都不出有限的生境。可以折腾,但不必冠以美名。

我们都是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