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猎头公司对于大单的定义不同,有些按照收费金额界定,比如收费50万元以上;有些按照岗位按照级别界定,比如CXO、GM、VP等。
大单的操作不同于标准岗位,有其独特的属性和乐趣。
简单来说,大单要求猎头顾问做好两个方面:一是有能力从客户手里拿到靠谱的“大岗位”;二是顾问自身有足够的能力与高管候选人对话并最终交付。
(1)如何拿到“大岗位”
首先,可从现有客户处获得。
通常“大岗位”等年薪高、级别高、要求高,这类岗位在KA客户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所以猎头公司与KA客户的长期合作很重要,前面中也提到了一些KA客户关系维护的方式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我想强调一点,只有跟客户“肩并肩跨过雪山”的猎头,只有经过一次次的项目被证明有能力的猎头顾问,客户的“大岗位”才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另外,基于合作的深入,有时候猎头顾问可以主动推荐一些高端人才,我通过这种方式也成了不少大单。
其次,听到岗位商机后可以反向开发客户。
通常来说,一个对你丝毫不了解的客户,是不会把很重要的“大岗位”交给你操作的,因为怕搞不好砸了客户的招牌。这个时候,比较好的方式还是找熟人引荐,有机会和客户见面后再具体介绍你做大单的优势和成功案例,这样会比直接找上门的效果好。
最后,通过公司内横向协助。
一些大的猎头公司,可以通过各个团队之间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支撑客户的“大岗位”。这时候,每个猎头顾问都有自己特定的资源,只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协作机制,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公司的整体交付成功率。
而小型猎头公司,可以做“猎头联盟”,大家资源整合、共享,也有利于促进整个猎头行业长期向好。
(2)拿到岗位之后如何实现成功交付
百万以上的大单,才是真正考验猎头顾问实力的时候,这种岗位拼的不是速度,而是你和候选人谈得多深入,这种深入包括你对行业的理解、对企业的理解、对候选人核心诉求的理解,以及对“眉眼间”的信息抓取与应对能力。
下面介绍一下我在为某企业访寻创意总监与CMO岗位的成功案例。
这家企业是行业内一家知名公司,近几年品牌转型比较成功,甚至会在很多MBA的案例中提及,而且在市场的销售表现有目共睹。
企业目前已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那些“见过好东西”的创意人才把品牌带到新的高度。因此,客户提出需要招聘顶级奢侈品背景的创意总监的需求,这些人基本上是外国人。
说实话,最开始我很担心,通常外国人到民营企业会遇到两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一是品牌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能请到“大牌”的人;二是民营企业是否有这样的“土壤”为外国人营造可以生存的环境。
但是考虑到客户有钱、业绩好,最重要的是我能感受到客户对人才的渴望和迫切程度,并且有开放的心态,这件事情靠谱,可以专心去做。
这个案例的整个交付周期将近5个月,最大的难点就是候选人三番五次地拒绝,这是一个“no-no-no……”,N个no最后yes的过程。
接到岗位需求之后,我快速锁定了一个目标人选,是平时做岗位mapping储备的优质人选,他之前有很稳定的“大牌”经验,近两年在中国工作,所以在搜寻候选人这个环节做到了快速精准,这也得益于平时岗位操作的深度垂直。
因为我和这位候选人前期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所以提到这个机会的时候,他和我表达的是:自己刚刚和现在的公司续签了合同,但谁也不知道未来如何,聊聊是可以的。所以,前期的联系和推荐还是比较顺畅的。
客户看了候选人的简历和作品集后,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自从遇到了这个候选人,其他人都没办法入客户的“法眼”。
尴尬的是,候选人第一次和客户公司HRD见面聊完之后,直接回绝了这次机会。我和客户一起,在协同说服候选人方面花了非常多的时间。
总结下来,这个过程大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猎头主导,最终的目的是说服候选人到公司总部去和创始人见面。
因为候选人在第一轮面试之后和我说了很多他对这个机会的顾虑,有些顾虑在前期是可以解决的,那就和客户沟通解决好,比如地点问题;但候选人有些顾虑,只有创始人才能解决的,比如企业要改变的决心,类似这种顾虑就一定要让候选人见到创始人去自己感受,可能才会有希望。
所以,为了促成见面,那段时间我经常发送一些企业的新闻给候选人加深印象,当提到与创始人见面的时候,候选人还是拒绝了,说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后来,可能被我的执着感动了,他还推荐了之前在奢侈品的老领导给我。
实在没办法,我去找了候选人的女朋友,跟她大概说了情况,希望她可以帮忙说服候选人安排时间见面。同时,客户一直在暗中支持我,比如我提出是不是可以以行业交流的方式先与企业创始人见面,是否可以安排一辆专车接候选人到公司等,客户也非常配合,最终这次见面安排成功了,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不出所料,创始人见到这位候选人也是非常欣赏,从上午一直聊到下午,中午共进午餐,亲自带候选人参观企业的博物馆,而且还送了两件最高端产品线的衣服给候选人。
这个时候,候选人态度有所转变,但仍在犹豫。
这也就到了第二个阶段,客户主导阶段。
由于候选人已经和公司高层建立了联系,所以我和客户达成一致,由客户公司CEO亲自推动,客户也拿出了非常大的诚意,最终这位候选人成功入职。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在跟进另一个人选,就是那位候选人推荐的前领导。我看了其背景,也觉得很“赞”,是客户需要的人才,只是不适合创意总监的岗位。我盲推给客户,客户面试后也觉得很不错。最终的结果是两人一起成功入职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有一些总结和思考:
第1优质人才的持续积累很重要。功夫要用在平时,把“子弹”准备好,关键时刻才会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准。
第2候选人推荐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但找谁推荐很重要,优秀的人才接触的人才,往往也很优秀。
第3了解不同候选人的个性特征,找准痛点“对症下药”。
第4要深入了解客户目前的发展阶段,遇到优秀人才创造机会去主动推荐。
珍惜人才的客户更值得合作,这个因素在选择客户中,甚至比费率、岗位难度等因素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