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学会积极地看待问题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原文解释】他人对自己有恩,要时刻想着报答对方,与别人结下了仇怨,要尽快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的事情,越短越好;而报恩才是长远的事情,要长久的记住不能忘。

 

《弟子规》中多次提到感恩,恩情确实很重要。在我们的一生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父母、老师、同仁等给我们生命、智慧和事业,帮我们一步步的成长。每一次的转变、进步和成绩都少不了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代的名臣,有一次,武则天对他说:“虽然你政绩突出,可还有许多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说:“臣本不才,别人批评臣,正是对臣的监督和爱护。如果陛下认为臣做得不对,臣愿意明白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如果陛下明察,认为臣做得对,不相信流言,那是臣的荣幸。既然如此,臣何必知道他们的姓名呢?”武则天听后,大为赞叹。

我们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别人为难我们,如果负面去看,认为别人故意找茬,就产生了仇怨;如果反思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心态看待事情,我们反而要去感恩别人。恩与怨的差异,主要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恩、怨就在一念间。

乞丐搬砖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名慈善家遇到那些能劳动的乞丐不会无偿施舍。一次,只有一只手的青年乞丐来乞讨,他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帮我把这些砖搬到后院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慈善家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的!”乞丐只好用一只手搬起砖来,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乞丐似有所悟,临走时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的。”这位乞丐若干年后,靠自己的拼搏,大获成功,还专门找到这名慈善家登门谢恩。

与别人结仇怨,容易产生气,闷气、闲气和怨气等,这些气对身体健康危害都很大,是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这些气,会造成吃饭不香,睡觉不安,心情压抑、烦躁,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疾病会乘虚而入。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工作消极,与同事难相处好,也影响工作。与人结怨,既伤身,又不利于事业,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同事相处难免会发生冲突,有怨放在心上,只能带来无穷的烦恼和病苦。当放下怨恨的时候,会突然发现,生活如此美好,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原谅了别人,其实也就是原谅了自己。

净空法师说,“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仁者无敌,确实应该感恩,包括感恩那些在我们看来妨碍自己的人,是他们使我们的每一步走得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