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企业文化宣传栏里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帮助员工安居乐业”。安居好理解,那乐业怎么做呢?一是敦促员工锻炼,有个好身体;二是鼓励员工多学手艺、多学习。】
人心最大的愉快、我们一生要追求的,就是大家要高兴。愉快的基础很大程度来自于我们身体的健康,如果身体不健康,今天咳嗽,明天腰疼,员工能有心跟我们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一起干事业、一起乐业吗?这跟老年人锻炼的意义不一样。
我们公司旁边有一个体育中心,我们为员工办了一张体育卡,规定所有管理层包括技术人员至少要保证两个星期去锻炼一次。比如给某位员工安排的羽毛球或游泳,如果连着两个星期都没去锻炼,那么这个锻炼的费用员工自己要补上。换句话说,我们强迫着员工去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我鼓励员工工作之外,最好再学一两门手艺,最先号召大家学开车。每人考驾照费用5000元,统统由企业报销,另外还给假期,只要不耽误生产,自己随便安排时间去学。员工因学车受到的唯一损失就是每月50元的全勤奖,其他不受影响。大家热情很高,对企业如此照顾非常满意。到目前为止,公司106人中,已经有28人拿到了执照,包括食堂大厨。
当时让大厨去学开车,有人还不理解,私下议论说,一个做饭的,学什么车,杨总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是,这对他本人和企业都有利。原来食堂煤气用完了,公司要派车去换,大厨拿到执照后,自己就主动开车去了。有了执照,不管是公司配车还是自己买车,上下班方便不说,节假日还可以去看看老人,走走亲戚,也可以到郊外兜兜风,看看风景,心情好,工作起来就有效率了。这就叫:个人长本事,企业也受惠。
企业挣了钱,如果老板把他紧紧揣在自己腰包里,做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那他就缺乏老板应有的气度。会挣钱还要会消费,怎样消费才是关键。把钱花在低等次上,比如去歌厅让大家享乐,请大家吃喝,那他也不是一个好老板。我们的做法是,把钱花在提高职工素质上,我们每年拿出流水的1%作为培训费用,比如,2013年我们的营销额度是9200万元,就拿出1%培训员工,让员工出去听课,请专家到企业来讲课,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让大家都能掌握多种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送给人一条鱼,只不过让他享受一顿美味;你教给他打鱼的本领,会让他终身受益。
作为年轻人,选择企业平台也要看两点:一是除了工作外,个人的能力是否在增长;二是这个企业是否有发展,有前途。
他能心情舒畅地发挥潜能,与我们帮他实现生活的愿望密切相关:他学会开车后,我们花8万元给他配车;2008年资助他10万元,帮他在回龙观买了房子;2011年通过牵线搭桥让他与本企业的女工恋爱结婚;2014年他有了孩子,父母来北京帮他照看,一家五口生活美满,其乐融融。这时,我拿出当初我们为他制定的规划给他看,小张激动地说:“我真没想到愿望能这么快实现。”我们为他做出的下一步规划是,向更高管理层发展,逐步培养他达到类似于生产总监这样的位置。
这个过程,与教练员培养运动员是一样的。
比如,我要聘一个财务部经理,月薪税后9000元。这个人的老婆没工作,还有个三岁的孩子,家属随他一起来,他要花至少2000元租房,而孩子上幼儿园、老婆要吃饭穿衣要花钱,等等,一月工资所剩无几。这样,你怎么让人家安心工作,他怎么给你创造价值?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安居乐业,我们就奔着这个目标,先解决他的住房问题。我们公司有集体宿舍,给他改造出一套,把他们三口安置进去,省了房租钱;水、电、煤气随便用,一律免费,又省去一笔花销;把他老婆安排到公司做时间比较机动的包装工,上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八点半到公司上班,下午三点半可以去接孩子,工作生活两不误;一家人吃饭就在公司的职工食堂,同样给予免费。吃住不花钱,老婆还挣钱,他工作能不安心,能没有激情吗?他怎么会跟企业有二心?我们还给他做出在北京买房,实现安居北京的长远规划:缴纳五年养老保险之后,可以购买自住房,按照规定国家给予补贴30%。这样,五年后他自己有了一定积蓄,企业再资助20万元,父母再帮一点,我们帮他申请自住房项目,目标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了。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我们企业规定,凡是在车间动手打架,除了对肇事者处罚之外,双方都必须予以解雇。一次补焊组和调试组的两个组长打架,无话可说,只得离开了。其中一个到社会上混了两年,开过小饭店、小网吧,都没有成功,又回到公司要求还在这里干。我想着浪子回头金不换,就让他回来了。我们没有一点歧视,安排他学习技术,争取把他调教出来。这个孩子很感动,工作非常努力,我相信将来他是会有所成就的。
优秀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甚至是亲密的父子兄弟关系。而企业老板和下属,作为团队的成员,更是可以将这种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教练与学习的互动过程中,在共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实现同步发展,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