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公司经营为目标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规范性活动,公司治理与并购监管算得上是新鲜概念。尽管它们事实上早已经与公司和公司所从事的并购相伴随,但正式引起广泛关注和普遍性认同还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的事情了。这与2002年前后发生在美国的大规模的公司财务丑闻有关,特别是与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有关。
由金融学专家格雷格·N.格雷戈里乌和吕克·伦尼布格合著的《公司治理与监管对并购的影响》一书,专门讨论了公司治理和国家的并购监管制度与并购的关系,让我们有机会以并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公司治理和并购监管这两个正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我们对并购本身更全面的认识。
与其他并购著作比较,《公司治理与监管对并购的影响》一书在观察问题的视野、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表达观点的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首先,这是第一部将公司治理、并购监管和并购放在同一个框架内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著作。在过去,有专家对并购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过研究,比如在2004年《兼并与收购动向》(第三卷)中阿南特·森德拉姆(Anant K. Sundaram)以“并购与公司治理”为题发表过研究成果;也有专家研究过并购监管与并购的关系问题,比如阿迪蒂·巴格奇(Aditi Bagchi)在2005年的《美国比较法杂志》发表“兼并监管的政治经济学”文章。但是,还没有人将公司治理、并购监管与并购这三者联系起来一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公司治理与监管对并购的影响》在这方面毫无疑问具有开创性。它帮助读者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观察监管制度对并购的影响,扩大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视野。
其次,这本书为我们分析公司治理和并购监管与并购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多重角度。该书由10个部分构成,而给我们提供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则多达五六个。第二部分《兼并法律对兼并活动的影响:国际经验》使用的是全球或国际视角,第七部分《欧盟收购监管与一股一票争议》属于区域视角范畴,而第六部分《公司治理与收购:荷兰收购者的财富效应》和第九部分《估值方法与德国的兼并实践》可视为国别或国内视角。第三部分《跨国并购中的治理动机》和第四部分《公司治理通过跨国并购而趋同:安内特公司案》则分别以并购为切入点,显然关注的是公司治理和并购监管对“跨国性”的并购的影响。如此之多的分析问题的角度,虽然可能在视角转换上带给读者一些困难,可也着实展示了有关研究对象的全方位图景,让人产生不偏不倚的感觉。
最后,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该书的10个部分分别由17位作者撰写。在这些作者中,多数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涉及案例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整本书中,图表数据占有很大比重。
总的来讲,《公司治理与监管对并购的影响》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专业并购著作。因为其较强的学术性,它更适合并购专业研究者阅读。当然,对公司治理和并购监管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部分进行探究,毕竟这本书的各个章节是相对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