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本书中介绍的“三艺”,是前后相关的。
一个有思考力的人,才能“发现”发大财的机会。
一个有决策力的人,才能“抓住”发大财的机会。
但是,发现了,抓住了,并不等于“实现”了。
那么,迅速“实现”发大财机会的能力又是什么呢?
【引子】从佐罗到郭靖大侠。
在电影中,佐罗是西方侠客的代表。他武艺高强,除暴安良,所到之处,老百姓欢迎,坏人闻风丧胆。
郭靖是一位个性完美、符合一切东方审美观、价值观的豪侠。他忠厚老实,为人正派,功力深厚,侠义为江湖所称道。
但是,这两位大侠有截然不同的故事结局。
佐罗,是在群众的注目中,踏歌而行,一骑绝尘,消失在地平线。
郭靖,摇身一变,成为抗击蒙古大军的领袖,坐镇军帐中,完成了从草莽豪侠到组织指挥者的蜕变。
请关注郭大侠“组织指挥者”这一角色的转变。
这既是金庸对“大侠”与“独行侠”理解的进步,也是对侠客文化的反思,是作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思想升华的文学寄托。
【分析】从华尔街到中关村。
在经济界,最著名的“侠客”就是类似贺岁电影《非诚勿扰》中范伟这样的“风险投资家”。从华尔街到中关村,到处晃动着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敏锐的头脑,说明思考力一流;他们有一掷万金的魄力,说明有决策力。但是他们始终要把钱投资在别人的事业里。
这个,说明当大老板还需要有另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驾驭一个组织,以共同实现奋斗目标的能力——指挥力!
同样,指挥力也是可以训练的,也存在从初级到高级的阶梯。
【训练】横刀立马,号令三军——面对面指挥力的训练方法。
一个领导者与管理者,在气质上一定有很大差别。
管理者,文质彬彬,喜欢用制度、体制、机制等字眼,说话用商量的口吻。领导者,不怒自威,喜欢说:“这事就交给你办了!”
有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是“孩子王”,有人一辈子都是“辅佐之臣”,气质似乎是天生的,习惯也是多年养成的,指挥力能从后天获得吗?
邓小平同志发起百色起义后,在党内一直做政治工作,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真正地指挥全国人民开始伟大的改革开放。我们从邓小平同志“文革”后复出,设计、指挥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就看出,他的指挥能力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提升的。到1992年南方视察时,他老人家的指挥艺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可见,指挥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我们下面就开始训练指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