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中国斯巴达之称,更被誉为男人的天堂。自从加入总部,我的生活也变得忙碌又生动起来。部门周例会、市场部月例会时,各地的区域经理都汇聚总部,大家都称呼自己部门负责人都叫老大或老板,他们也乐意被如此称呼,有种香港老大的气场。各位老大们豪气,每次会后必去犒赏兄弟们一番。大家喝酒、吹牛、聊段子,十分融洽亲近。明红川菜馆,是我们常去的饭店之一,它改良的粤式川菜适合外乡人口味。阳生爱吃辣,年轻人都不是他对手,陈生能喝酒,一斤高度内蒙古白干,把桌上的都干趴下。以至于很多年后我们去东莞开会,变成了既有压力,又相当神往的活动。
作为70-80后的营销人,年少多金、自由、开放。成就了加多宝的辉煌,而且也对东莞的发展贡献了些许力量。当地人形象的把外地来务工的人,叫作“捞仔”。这倒也形象,因为我们没有归属感,不会在东莞扎根。甚至许多都是周末夫妻档。
东莞是陈生的故乡,这个家门口的市场,从生产到市场都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气候炎热,饮料快消品消耗量巨大。外来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这些“捞仔”能吃苦,爱拼搏,想成功,远比其他地方搭建营销队伍容易。
东莞有物美价廉的商务应酬服务体系,在那里都有全国的菜系的正宗馆子,欢场登峰造极。这种让人心驰神往的“综合性配套”设施,足以扩大一个规模性企业的市场基础。加多宝每年一次的经销商大会,参观企业,文化熏陶。有一个浙江的经销商老戴,他把每年一次的经销商大会,变成每月一次,跟着省区经理回来开月会。成了全公司都在调侃的谈资。
陈生普通话一直不好,大多时候言语不多。在茶饮料失败后,整个人更加沉默了。那个时候,甚至跟营销部的人一起走走市场,研究方案。2002年12月,陈生带着十个营销部骨干去日本考察茶饮料市场,那是我第一次吃到了真正的神户牛肉和日式料理,看到了传说中的艺伎。此时日本的茶饮料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各种花样翻新。回来写报告的时候我兴奋的参照事实大书特书,却被老阳骂了一顿,把最终报告的结论,调整成冰红茶这个品类不能做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陈生想找个台阶下罢了,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内部的诸多隐患。
加多宝中做茶饮料的元老们,在2003年的功能饮料市场上,一方面,经历苦战,另一方面,却使公司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次,居然与统一和康师傅聚众斗殴。从办公室的推推搡搡,改到天河城旁边的宏图广场决斗,我们去了一百多人,势均力敌,正准备开战时防暴警察冲进来了。此事还上了广州叁大媒体。这一恶性事件在全公司内部开会反省,虽然温州市场培养出了一批来自浙江安徽的做批发的专业团队,但“再来一瓶”70%中奖率,经销商开心,而小卖部不赚钱,特别是数瓶盖难度太大且无法监管,一度陷入管理上的混乱。我就曾陪同监察部的同事前往一个镇的终端考察,本打算是一天核查四家小卖部,结果到了第一家经销商那里,足足一天都没有数完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