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销的特点和常见问题

1.控销是对销售过程的管理

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前端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到上市推广,从成长到成熟,这几个阶段是推广普及,也就是解决“销”的问题。当到达成熟期之后,销售会出现众多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解决销售管理的问题。好比高峰期的时候,交警需要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有序管理是客观需求。进入成熟后期的产品,竞争压力极大,必然产生无序竞争,渠道混乱,最终退市。

2.控销的发源地是基层市场

十多年前,医院市场竞争加剧,当时,有人喊出第三终端是蓝海。确实是蓝海,当时基层终端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这个时候大量的企业涌入,都抱着对开垦荒地的收获期待。一旦供求关系打破,价格战在所难免,一切将化为泡影,对利润的追逐将止步于此。最早预判这种形势并做了价格和渠道管控的就是葵花,一位高人提出“控销”概念,并通过维护产品流通的价值链,画好轨道,不再开放渠道。销售得到有效控制,获得基层市场的广泛认知,并引来一大批的追随者。

3.控销的传统手法:五大法宝

(1)当家产品带路。

常规的控销手法中,每个控销部门都缺不了一个黄金单品。这个产品就是大哥,带了一帮能形成关联组合的小弟,或者是按照产品适应症交集分类,这就是一个产品组。

(2)广告不能停。

持续的广告投入虽然耗费巨大,但是以广告带动百姓认知,通过持续的广告轰炸带来企业品牌的认知。正是这种传播,若干的控销大佬都成了著名的央视品牌,直接晋级百姓熟知和重复购买的行列,也助于门店促销和推荐。

(3)终端动销持续。

控销有一个特点就是终端维护,不仅压货,还有动销协作。除了空军广告的辅助,少不了地面人员的人海作战,各种驻店促销,一句话卖点培训、海报手册、买赠促销、店员带金,终端助销活动持续不断。

(4)三级承包。

从省总到地总到县总,三级人员对市场进行“承包到户”,一方面做市场的主人,拿出高促销、高费用全力投入去培养客户;另一方面促销形式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亲眼见到他们的活动有:砸金蛋中金条、欧洲七日游、村医进清华、“进货八万八,奥迪开回家”……非常简单的拼业绩,业绩决定收入、决定地位,可以直接升级。这种模式极大地催发了业务员的工作激情,以疯狂的手法不断刷新销售额,可以叫作“控销火红的年代”。

(5)低成本产品。

控销产品大多数属于普药,价格较低,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只有这些产品才能保证各级利益的前提下,提高终端零售价。当然,也需要考虑地域经济情况,能否承接足够高的零售定价。

经常有人调侃:如今做控销的太多了,事物发展到了高潮,终究是要落幕的,再说了,如果50%的企业在基层都做控销了,控销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还不如省下人力、物力,放到物流渠道上。此外,消费者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不对称的弱项已经弥补,市场投机的方式越来越少。

​ 大量产品贴牌,在品牌商标的掩盖下谋求更高利润,经常被客户质疑。

​ 产品线划分太细,某些公司部门纷杂,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大量兼职。

​ 部分产品定价过高,超过当地百姓的可接受范围,典型的投机主义,争利丢量。

​ 产品组的总体利润不足,县总兼职情况普遍,新兴品牌崛起,终端拦截普遍。

​ 操作规范僵化,省总、地总随县总频繁走访,引起县总的不安和不满,人员流动非常大。

政策严控,营改增让县总的走票费用增加,收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