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的设计与编写

前面讨论课程内容开发的章节中,曾经提到有五种类别的课程内容(详见第五章第四节)。特别强调了除主体性内容之外的其他四种类别的内容(即牵动性内容、提升性内容、附加性内容和助动性内容)的作用和重要性。其中,案例就是培训课程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所以,对于一名培训师来说,学习并掌握案例的设计与编写实在应该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

先说说案例的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必须来源具体的工作生活场景;二是必须能够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观念或者思路的价值。

案例的设计与编写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案例名称。也称案例题目,一般来说需要简单明了,让学员直接知道是一件什么事情。

(2)案例目的。即通过这个案例期望让学员认知到什么观念或者了解什么方法。

(3)案例主体。一般包括事情发生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4)剖析思路。即用什么样的思路引导学员进行思考,一般通过设计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来实现。

(5)实施方式。指的是培训师在使用这个案例的时候,采用的具体操作方式。

(6)案例点评。即培训师最后的总结与提炼。

下面举两个完整的例子。

例一:一个关于学习的案例

案例名称:一堆散乱的砖头。

案例目的: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并重视学习积累的过程。

案例主体:

小时候父亲做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经常帮别人建造房子,每次建完房子,就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乱砖瓦捡回来,或者一块,或者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者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

久而久之,我家的院子里就会多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我完全不知道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很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终于有一天,父亲在院子的一角开始左右测量,开始挖槽,我问他要做什么?他告诉我要造一间小房子。

在随后的几天里,父亲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和院子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露天到处乱跑的猪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结果家里就有了全村人最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剖析思路:

(1)父亲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说他每天拣砖头为了什么?

(2)需要多少努力才能把事情做成,也就是说需要拣多少砖头才能盖好房子?

(3)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之后,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完成目标任务也就是盖好房子?

实施方式:直接向学员提问,培训师根据上述提示直接向学员提问,并记录学员回答的关键词,然后进行总结点评。

点评要点:

(1)我们学习×××知识就像拣砖头一样,你的目标是什么?

(2)要学多久才能成为×××方面的专家,你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3)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剩下的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与耐心去坚持,因为砖头不是一天能拣够的。

例二:一个关于目标的案例

案例名称:坐出租车

案例目的:说明在职业道路中应该设定自己的目标

案例主体:

大家一定搭乘出租车。那么,请各位今天再次搭乘出租车的时候做一个试验:上车后,你不要讲话。司机如果问你去哪里,你就说:“你自己看着办吧!”估计这个时候,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老司机,恐怕也会一脸茫然,无法把车开走,为什么?

剖析思路:为什么出租车司机无法把车开走?

实施方式:布置任务,分小组讨论,派代表讲解,培训师讲评。

点评思路:因为司机只知道怎样选择最佳路线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他知道怎样做,知道方法、手段和技巧,并且能够把开车这件事情做好。至于把车往哪里开?比如你想去的地方,司机并不知道。只有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想去哪里,你就无法告诉司机开车的方向和目的地。司机当然就不知道往哪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