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诗经》里面说“鸢飞戾天”,就是老鹰、鹞子飞得很高,在高高的天空中鸣叫。古人看见老鹰,就觉得那是飞得最高的物种了,听见老鹰的叫声,就感觉是从高天顶上传下来的。“鱼跃于渊”,鱼深潜在水底,偶尔跃出水面,随即又潜入水底,无影无踪。古人感觉只有鱼才能够达到最深的水底下去。这些都是比喻,用以说明中庸之道,既能够上达高高的天顶,又能够下通深渊的底部,总之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显。

禅宗里经常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一定有这种“上下察也”的感觉。唐朝的大儒李翱,去见药山禅师时问:“如何是道?”药山禅师也不说话,只用手往天上指了一下,又往地上指了一下。过了一会儿,禅师问李翱:“会么?”李翱说不会。药山禅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后非常兴奋,马上就有豁然开悟的感觉,写了一首诗偈给药山禅师呈上: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禅师的这个“云在青天水在瓶”,就是我们这里“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感觉!就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感觉!这是药山禅的禅境,但跟中庸之道,那是不隔分毫!中庸在哪里?大千世界,无处不在,到处都是中庸之道。那么,这个无处不在的中庸之道,我们怎么才能把握它呢?下面这几句话就是非常重要的下手之处了。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其实,行中庸之道的门槛并不高,并不像现在有些名园会所一样,动不动就百万俱乐部,或者非高尚人士莫入。中庸之道,普通的男女都能够入手,是“造端乎夫妇”,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入手、修习的。无论是吃饭、睡觉、待人接物,还是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建功立业,都可以去体会和实践中庸之道。儒家思想立足于人道,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展开对大道的认识和修养的。

夫妇关系在人伦社会中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关系,夫妇之道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体现。从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出发,在人间社会行中庸之道,首先就要从夫妇关系入手,以此为开端,进而影响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然后影响整个社会。当然,最终极的结果,就是达到人类社会与天地自然的和谐。

所谓“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就是把中庸之道的理念,以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夫妇之道为开端,通过这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推己及人地践行,让这种祥和中正之气,弥漫于天地之间,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目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