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结合是工业4.0激发出了的一个热门话题,像西门子的研发团队十分庞大,研发人员数以十万计,每年四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中,其中一般用于软件的开发。正式因为十分重视虚拟研究,其现实生产能力才如此强大。这是虚拟与现实结合十分完美的范例之一。
如今的工业制造业已经广泛使用着一些成熟的软件,如PLM和Comos等,类似这样的一些软件已经被许多企业应用了很多年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仍然在应用中,这些软件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共同的数字化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企业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成产,形成高度集成的运作模式。现在的许多企业与各大研究结构以及大学等机构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使得软件成果能够快捷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来,企业能够及时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以前我国的工业制造领域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研究成果不少而产品转化率很低,现在的情况则得到很大改观,虚与实的结合性能量得到比较好的释放。
针对未来的工业4.0目标而言,对于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可以从更宽泛的层面来解读。说到底工业理想也是虚的东西,但这样的虚对于工业制造发展的重要性却不容低估和忽视,许多工业制造的现实都是由当初的梦想经过无数努力而逐渐实现的。工业4.0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对于工业制造前景的设想,实质上属于很虚幻的东西,但从工业制造的发展趋势看,这样的预想迟早会实现。
同一个梦想,不同的理解。对于工业4.0,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解读。对于工业产品的制造商而言,关注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成为信息的载体;而对于与工业4.0相关的软件提供商来说,思考的关键点是如何使物与物实现无缝连接;产品生产的工程商则专注于智能化的设计;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希望能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得到完整和完美的数码体验;制造厂家则希望操作更加傻瓜化,能够更加简洁和可视化;售后服务人员比如维修部门则希望一键诊断法,不用拆解就能指导毛病在哪里;每一个企业在工业4.0的实践过程中的思路和切入点也都不尽相同。
总而言之,对于工业4.0的理解和关注点是不一样的,这很正常。工业制造业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有无数的价值链条和节点,是一个由无数行业和企业组织起来的庞大集群。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工业制造的发展,或许更能够看到更多的新东西。如何将虚拟的东西与现实生产相结合,是工业系统所有人都应学会的思维方式。比如对于工业品营销人员来说,相比于实实在在的产品来说客户的需求是虚,如何将客户需求这一虚的东西落实在产品功能上,是营销人员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