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互联网思维悲剧:金错刀的伪互联网理论
移动互联一直倡导“微创新”的互联网新锐、主编、评论员金错刀先生突然摇身一变,成为“颠覆式”创新的互联网专家了。记得几年前,金主编还是某杂志的主编和评论员,大谈中国需要“微创新”,不需要什么“颠覆式”创新,想不到3年时间,金主编就“突变”成互联网“教父”了,真是世事难料啊!套用正热映的《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台词:世事要变了。
金先生怎么“摇身”的笔者就不得而知了,但金先生要真正成为互联网“教父”就必须要树立一个对手,这其实跟金先生的“用户思维”也是违背的啊,因为他们都不需要“竞争思维”。因此,以后金先生如果出来谈战略,大家都可以“群起攻之”,因为没有竞争,不需要什么战略的嘛!
笔者是很严肃地说的,不是开玩笑。
这些也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其实,本文要谈谈被金先生定位为标靶的“定位”理论及金先生的误读和误解。
但凡一个“中国式理论”要成功,就必须要向传统的、第一的理论发起攻击,否则怎么才能引起关注和有效果呢?
笔者认为:所谓的“去中心化”的说辞,对金先生等人而言,只是流行语而已,他们大多利用了民众和媒体关注的新闻和热点红利,造成短时间的引爆和热度,这不但不是什么“去中心化”,反而恰恰是传统媒体和新闻价值的“中心化”。
很多时候,笔者不愿意谈什么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因为没有对所谓传统的理解,决然做不好互联网,特别是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趋势之下,单独的互联网思维一定走向穷途末路。
下面笔者结合金先生的“互联网理论”和金先生对定位的误读谈谈自己看法。
第一,他说定位就是关注竞争,不关注用户。笔者认为,金先生完全不懂品牌。笔者说了很多次,说的都快吐了,不过还是要重复一下自己的观点:
申明一下,这是无数次重复了!之前看过这个观点的请见谅!
实际上,笔者非常反对将“定位”神化和绝对化,如一个“定位”造就了加多宝一年数百亿元的销售额,等等,笔者觉得太武断、太绝对了。但定位理论既然是一个理论,必然有过人之处,能够解释品牌。有人认为定位就是“竞争思维”,将之与“用户思维”对立起来加以批判,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定位理论不用研究用户吗?不用洞察消费者吗?当然需要了。说定位只是“竞争思维”是有失偏颇的,甚至笔者认为是不懂“定位”的精髓。如果一个理论是从用户出发,同时又有竞争战略的考量,不更好吗?按照金先生的观点,定位是“竞争思维”,那么,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岂不是忽略了竞争,忽略竞争的“用户思维”的结局是什么?就是战略的迷失!建议大家去看看大前研一的《巨人的观点》一书。
竞争思维也好,用户思维也罢,都是无法忽略的,万不可割裂和绝对化。其实,营销的4P也不仅仅是从企业角度阐释问题,也是基于战略和用户的角度,只是很多人不懂营销,只会哗众取宠、搞旁门左道而已。
也许,邓德隆不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维护定位,可能还要装一下不懂),但金错刀先生就是真的不懂定位和传统营销(金错刀先生真的没装),姑且说传统,是因为要跟金错刀先生说的有区别嘛。
第二,他说定位理论是“二元法则”,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捕风捉影。其实,这是相对的,“二元法则”是根据实践和企业的市场表现总结的,不是理论。定位核心的观点之一,用最直白的表述是: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金错刀先生的互联网的理论——“赢家通吃”不正是如此吗?
真不想做这种解释,很无聊!你们还会以为笔者是定位的鼓吹者和拥趸呢!其实,真不是!
第三,他说定位是想办法“成为第一”,互联网是“做爆品”!有点忍受不了啦,金错刀先生真会偷换概念。品牌定位要“成为第一”,跟产品“做爆品”很冲突吗?难道传统营销里面的主营业务和拳头产品你根本没有听过?应该不是“或许”,因为你根本没做过营销嘛。至于后面说到的传播问题,没法跟你交谈了,这是传播方式问题,这样下去,还有逻辑、还能交流吗?接着,你再说怎么“打造爆品”,还不就是找痛点、用户思维、去中心化的传播……前面已经说了很多很多,而且最关键的是:小米模式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利用了“中心化”效应。我晕!
第四,金错刀说生态系统、平台,怎么还要去发明“轮子”?可能邓德隆先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没给金先生说清楚“定位”,反而让他误解了、误读了定位。当然,邓先生就更没有说清楚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品牌发展模式了。笔者也不想跟金先生说到底企业有几种发展战略和品牌发展模式,以及各自要怎么做。因为,一般人笔者不告诉他啊。不为别的,多年的从业经验,要向金先生学习,笔者也是要收费的。
说这话,笔者没笑,很严肃的!
“定位”理论没说只能做一样事情、一款产品,而是跟“互联网思维”一样,需要先做一样事情或者一款产品,至于下一步怎么发展,可以发展成“大树”、“雨伞”,也可以是“生态系统”。你以为只有互联网才有平台和生态理论啊?
难道金错刀先生真要去发明轮子吗?一个互联网理论的轮子,笔者只能“呵呵”了。
最后,在传统理论还有效、新理论还未建立之前,笔者呼吁大家不要再制造混乱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是时代的趋势。趋势嘛,过程还有很长,但互联网思维还不是一部完整的理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时间的检验。
什么是理论?就是能解释一切的方法论。
互联网理论离此还很远,实际上,很多东西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就消亡了,比如,金先生之前所倡导的所谓“微创新”互联网新理论!
未来的大趋势是融合,未必是一直分化,这也是笔者不同于定位的认知,但笔者却不同意金先生对定位的认识和误读。
这不是什么战斗檄文,但如果金错刀先生或其他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随时“补刀”(补本人和金先生都可以),也欢迎金错刀先生和其他人等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
至少,可以代邓德隆先生给金先生补一补“定位”理论和传统营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