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亭的物流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大概是1万多平方米,最大的配送额可到10亿元,2010年年底落成的时候是全国一流的物流配送中心。即便是现在,甘雨亭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国三四线城市范围内排名也非常靠前。
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通常包括“入库-保管-捡货-分拣-暂存-出库”等作业,其中分拣作业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我们来看看甘雨亭的物流配送中心是怎样高效率运作的。
在商品入库环节,主要涉及的部门是收货部。收货部所收的货,是供应商根据甘雨亭总部下达的订单送过去的。收货部收完货之后,就进入到扫描商品信息的环节。这个环节结束后,整个收货部的工作就告一段落。
在建物流配送中心建成之前,甘雨亭是人工下单,在建物流配送中心建成之后则全是系统下单。供应商可以登录甘雨亭的订单系统,了解详细的订单信息。哪一天什么时间段送什么货,订单上都写得很清楚。为什么要细致到具体时间段呢?这主要是让各供应商错开送货时间,避免扎堆。在新物流配送中心使用初期,甘雨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多家供应商全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送货,导致收货部要花很长的时间验收,有些大户供应商需要几个小时才能验收完,其他供应商就得等很长时间,无形中浪费了供应商的时间,经过系统修改完善得到了只要供应商按时来,甘雨亭就能按时收。
除了对供应商的送货时间有详细安排之外,订单系统还会将商品的码放规则标示清楚,比如横几件,竖几件,整体放几件。之所以做这么详细的标示,是为下一个环节考虑。在商品入库之后,就是保管环节,有些商品需要升到仓库的高位货架上去,高位货架的码放规则是有严格要求的。商品的体积和重量不一样,码放规则就不一样。这个环节的要求直接反馈到前端的收货码放和装箱环节。装箱环节又反馈给采购,采购必须写明商品的重量和体积(长、宽、高)。这样一环扣一环,到后面的门店拣货环节,就会根据商品的重量和体积来计算出需要分配多少个周转箱。
总部的订单是根据各门店的要货情况下达的。门店要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工要货,当货架缺货的时候,门店店长会通过手工填写要货单的方式录入到系统里;另一种是自动补货,甘雨亭的自动补货舱会根据商品属性来设定补货数量和周期,对于A类商品,设定补货周期是8-10天,补货量就是日均销量乘以8-10天,就得到补货量的上、下限,低到什么时候要货,要多少,系统会自动转为要货单,并汇总到物流配送中心收货部。这就解决了供应商处理订单多的问题。如果80家门店都单独向供应商下订货单的话,订单数量会很多,而且订货量又很小,供应商会受不了。由总部统一订货,可以整体打包,一个单品一个总量,供应商送货就会很方便。
在2011-2012年的时候,甘雨亭使用自动补货系统的矛盾也很激烈。主要是店长的水平达不到,她不知道商品的库存数量最高上限不能超过多少,最低下限不能低于多少。有些商品,过节的时候销售量会很高,一过完节马上就降下来了。店长如果不懂得调整上限和下限的指标,就会导致要货多了之后库存大,要货少了之后又缺货。这种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店长就不会走弯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甘雨亭通过总部系统进行强行控制。比如每当中秋节一过,所有的月饼都要淘汰,这一类货就不能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