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控在于培训和训练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新闻报道。

2015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警方摧毁了一个卖淫团伙。经调查,该团伙对成员进行“军事化”管理,不但根据业绩划分等级,还统一购置电脑,建立日常培训制度,以提升成员素质。

据办案民警介绍,团伙头目权某设立了总参、总政、总监、总执、总后、总装等部门,又在女性团伙成员中设立了组织部、财政部、监察部、资源部等“职权部门”,对女性成员进行专职管理。

在“培训”现场,民警调查发现,培训课程众多,“做人做事”“品牌知识”“细节管理”等书籍放置在屋内书柜上。据现场查获的卖淫女子介绍,她们在课后还要做老板兼讲师的权某布置的作业,而其中一名负责人每次授课前都会亲自制作PTT用于讲解授课。

而这些授课就是为了增加她们的内涵,因为这些女孩要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没有一定内涵的谈吐,怎么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教授她们的“品牌知识”此时就有了用武之地。首先要对目标进行打量,没有那个消费能力的,就敬而远之。

一个犯罪团伙都在进行严格的企业化管理,并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所谓的素质与技能培训,而我们普通企业很多都做不到。

培训在管控体系中的意义

基于动销模式的管控体系,如何建设一支非常棒的销售团队,培训是重中之重。

土匪和正规军区别,不在于凝聚力,而在于是否受过正规培训和训练。培训的重要性在于,如何把一支土匪团伙转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

怎么培训?通用性的培训课程当然对企业有帮助,但要起到实效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转化,一是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二是培训后的行动和落实。所以,很多时候企业花了很多精力输送员工出去培训,效果却微乎其微。

为什么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商学院?真正的培训,在于自己,因为最好的教材,其实就在实战中提炼总结;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管理的教练角色,就是培训辅导作用;领导的导师角色,就是思想引导作用。

哪有那么多时间进行培训?其实不然,我们都忽视了开会在培训中的作用。开会就是培训的最佳时间。所以,利用好开会的机会,精心组织培训,其实大部分企业都能做到。

要加强培训在整个管控体系建设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还必须解决几个核心问题:一是培训教材或案例如何总结提炼;二是谁来讲;三是如何设计互动,让学习者深刻领会。

以会代培、案例分享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重点阐述的培训宝典,针对诊所终端市场实操效果极佳的方法:以会代培、案例分享。

(1)以会代培。通过开会时间来组织培训,会中有培,培中有会,既教授技战术,又统一思想。

(2)案例分享。案例学习是哈佛商学院最经典的学习方法,借鉴用在诊所终端的团队培训体系建设上,也是对县总、地总、省总最好的培训方法。提炼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分享案例,学习案例,最后全面复制案例。

销售中培训,培训中销售,培训教材或案例要从销售实战中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结提炼身边的案例最能引起共鸣,悟性高的人可以变通使用,悟性一般的人依葫芦画瓢也有效果。

1)提炼案例。如何提炼,就是从实战经验中总结提炼,具备一般规律性、可复制性。销售是数据导向,结果说话。当然,首先从销售业绩突出的一线业务经理中总结经验。有时候,业绩突出的销售经理并不会总结提炼,那就需要管理者对他访谈,在他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深化升级。

2)讲解案例。谁来讲解,案例当事人最好,案例要制作成PPT,管理者要帮主讲者梳理和准备PPT演讲流程,反复演练几遍。

3)分享案例。互动分享环节,非常重要,设置点评环节,随机抽取部分人员上台点评,分享学习心得,这是培训最讲究的一环,因为只有他讲出来东西,触动才最深刻。

4)复制案例。听听激动,想想感动,第二天不动,是所有培训的痛点。如何复制,在于开会回去后组织团队再培训学习、再分享,深刻地记住案例,才能复制。

5)再培训深挖。别指望一场培训,团队就能深刻领会并快速复制。一定要反复灌输,反复培训,反复教导,才有可能执行到位。

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还要让团队熟练掌握电话会议或者视频会议使用,如阿里旗下的钉钉,电话会议功能就很好用。

培训主题会议SOP流程如图6-3所示。

图6-3 培训主题会议SOP流程

培训主题的销售会议小结

(1)案例分享,以会代培;

(2)精选案例,提炼总结;

(3)善用点评,制造氛围;

(4)精心准备,细节制胜;

(5)反复培训,反复要求。

培训机制建设

近代史上,中国四大军校中,黄埔军校首屈一指,抗战大学也不逊色,将培训机制上升为办学的宗旨,为党和国家培养实战人才。

有条件的企业办商学院也是如此,条件不足的企业怎么办?这考验着企业领导对人才的渴望程度,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企业销售团队无论有多少人,培训都要先行。有的企业总担心人少组织不起来,那是多虑,培训不到位,人才越难吸引过来。

有的企业完全是代理制,认为那是代理商的事情,代理商团队也是企业的团队,尤其是三终端市场现状,各个企业都在抢夺自然代理人,你如何做到占有别人的“身”(时间精力),还占有别人的“心”(心智),那就是通过培训赋能团队,通过攻心来俘获“芳心”。

不管企业手上有几杆枪,培训机制建设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必要的、重要的,是有钱没钱都要着手抓的工作重心。

小企业如何建设培训机制,有五个关键词:What,How,Who,Why,Optimization。

(1)what培训什么,岗前培训(新员工、新代理商)、晋级培训(一线业务员晋级地总省总)、专题培训等。

(2)How怎么样培训,内部组织培训,送出去参加公开课培训,内外结合,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以会代培等。

(3)Who谁主讲,包括内部培训老师的挖掘和培养,外聘老师的物色和磨合等。外聘培训老师当然是捷径,但一次两次培训很难融合到一块儿,最好的办法是按年度聘请培训,一个整年度系统进行培训,这样培训讲师可以根据公司业务特点设计培训课程,对团队的培训就更接地气了。

(4)Why培训的目的,首要的是思想引导,其次是技巧提升,再次是团队融合。

余世维先生曾经讲过,民族、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有思想才有触动,有触动才有行动,有行动才有习惯,习惯久了就成为文化。

可见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源于思想,思想引导就成为组织的主要工作,我党把支部建在连上、政委抓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宝贵的经验借鉴在销售培训机制建设当中,依然是核心。

(5)Optimization培训的迭代优化,注重培训素材的积累,培训课件、视频、图片要专人管理,不断夯实培训的地基。

7天6夜岗前培训案例

江西某企业以院外和第三终端业务为主,拥有3000人的终端销售团队,年销售过10亿元。它有非常好的培训体系,7天6夜的岗前培训最为经典。

这家企业招聘销售员工,不管是几个人,一律参加7天6夜的岗前培训。往往是二十多人走了一大半,因为好多是过来兼职的,你让他开两三天会有可能,但六七天的会他待不住,可能他还要去送货,也可能他担心公司管理严格不好混。

岗前培训是企业考验应聘人员的第一关,企业要找的是能专心做事的人,你能参加7天6夜的岗前培训,基本上可以说明你目前手上事不多,如果事情多,也不见得会珍惜这个培训机会。所以,培训二十多人,零零散散走了一半,最后剩下的几个人,才是符合企业标准的人。

招聘阶段的面试和面谈往往谈不出销售员工的真实状况,是骡子是马,遛一遛就知道了。岗前培训就是一个筛子,弥补招聘面谈的不足,筛选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良驹。

岗前培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甚至省级办事处,都要足够重视,最好能够学习借鉴这家企业7天6夜的培训机制。

作战训练

培训和训练是两个概念,培训有的时候包含训练,但训练更实战化、更个性化。

三终端团队建设最重要一点就是增人,增人就是增(销)量。问题在于人难招(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招来上手慢(谁之责),上手了流动性大(谁之过),优秀的自己单干(平台和机制问题)或兼职(心态和管理问题)……

“招不到人”的情况当然有招聘环节的原因,但上手慢、流动性多大,问题就在于训练了。即招来的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或者稍微培训后就让他们上“战场”,好比部队招收新兵,如果不经过训练直接上战场,结果显而易见。

团队留不住人尤其是新人的真正原因,往往是一线销售人员训练不足,培训能解决的问题不完全够用,当一线销售人员进入市场后,就会发现很多不足的地方,他们的心理状态、销售技能及与客户沟通的水平,都与预期相差非常远,所以存活率就不高。

培训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单兵作战训练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区别在于,培训是整体,训练重视的是个体,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训练的力量是巨大的。训练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对于具体问题,它确实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很多科学家都进行过测试,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项测试,就是研究人的行为与人的神经之间联系的一门学科——“神经心理学”。比如,经过训练的散打运动员如果和普通人对打,运动员会很轻松地把普通人打倒。

销售中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话赶话”,讲的是客户问到的问题,经过话术训练和销售沟通专业训练的业务员,基本上对客户的问题都能自如应对;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就容易被客户问话“卡”住,从而给客户造成不专业、不职业的印象。

(2)训练能实现业绩倍增。如果接受训练,就能够实现业绩倍增;而没有经过训练,销售目标就很难实现。

终端控销中常见的训练,就是话术训练。针对客户常见问题、疾病学术、产品特征优势、价格政策、客户异议处理、举证等,由企业或省总提炼,汇总为销售话术,然后教授一线销售人员熟记,并学会灵活应用,这样很快就能提高绩效。

(3)训练是解决新员工一切问题的关键。新人刚踏入公司大门,常常抱有怀疑,如果不快速提升新人的业务技巧,帮助他建立信心,帮助他对公司对团队产生信任,新人的阵亡率和流失率一定是非常高的。

新员工存活率不高,主要问题就在于新人的信心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而训练就是解决新人一切问题的关键。

单兵作战训练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总的来说有以下5个方面: 

1)无培训体系。如果企业或省办本身缺乏三终端控销运作基因,缺乏一套规范完善的培训体系,必然在培训时无章可循,不成体系,这样,最终培训结束时,业务员脑子里还是杂乱无章的,到底应该怎么与客户沟通,业务员还是不知道。 

2)方式方法不适用。企业或省办常用的培训方法,岗前培训讲解,老员工带新员工,开会经验传授,协访时候的单独辅导。因为省总大部分缺乏专业培训训练,虽然很多人从一线成长起来,但“自己会”和“教会别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好比足球运动员踢球能射门,当教练就没那么容易,教会别人踢球的方式方法不适用。

3)师傅带徒弟,低水平重复。笔者刚踏入医药销售时,带笔者的师傅第一周教会笔者的东西,笔者至今记忆深刻,一是关于如何贴票报销费用;二是如何应对上级检查,如工作日志;三是如何陪客户。如果师傅教徒弟的都是像笔者的经历,怎么指望能带出好的徒弟?更离谱的是,很多团队让有潜力的新人跟着老员工出去跑。结果,本来刚进企业的时候还挺有激情的新人,出去跑完一圈后,变得油滑了;更有甚者,师傅在新员工面前抱怨公司,埋怨领导,结果三天下来,新人离职了。 

4)缺乏案例提炼和培训教材的积累。案例分享在培训当中的作用不用赘述,单兵作战训练中,如果没有主动去积累这些案例并形成文本,这些案例经常随着优秀业务员的离职而流失。

5)时差错位,张冠李戴。所谓“时差错位”,就是培训的时段和培训的接触点是不合适的。也就是说,不该培训的时候培训了这项内容,而该培训的时候又没有培训这项内容,培训是错位的。所谓张冠李戴,是指给一线人员培训的内容不着边际。比如,笔者有个朋友,给一线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时,喜欢讲人生大道理,喜欢讲佛法,喜欢讲营销(总监干的事儿),让一线人员感觉云里雾里的。

有一个历史故事,讲戚继光练兵。戚家军是当时抗倭的主力军,把明朝沿海的日本海盗打得落花流水。戚继光是怎么练兵的?

戚继光是山东人,出生于武术世家。他有个师弟是南少林的,也是一个抗倭的名将。有一次,他的师弟慕名来他的军营参观,戚继光就让他观看自己是如何练兵的。

参观完以后,他的师弟不太高兴,说戚将军你是俗家弟子,也是武林高手,教的士兵怎么这么差劲。

戚继光练兵时,给一线士兵教的杀敌招式都比较简单。比如他有一个兵种,叫狼筅兵,就是拿着一种狼筅武器的兵。那个狼筅很重,只有五大三粗、有力气的人才能举得动,戚继光训练的时候只教三招:抡、扫、戳,所以他的师弟看了以后不服气。

戚继光跟师弟讲,带兵打仗,上了战场最重要的是实战,没有机会让你施展十八般武艺,只要能把敌人放倒就行。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做销售训练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的训练要接地气,要实战。比如一线的县总,你训练他降龙十八掌,那是需要相当高的悟性才能领会出来的,所以你只教他程咬金的三板斧就好了。

小结:管控在于培训,以会代培、案例分享最具实效性。同时,建设培训机制,强化接地气的作战训练,都是重要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