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一句相当于是第五章第一节的一个总结。前面我们讲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讲了“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也讲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等。大道虽然是人人有份,虽然人人都是大道的产物,人人都在道中,但未必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遇见喜欢吃“昧心食”的人,吃了不认帐,用了说没有用,那也拿他没有办法。
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接触过这些学问,平常的因缘不同、机会不同,往往就被身边柴米油盐的事情、被生儿育女的事情、被升官发财等等的事情所左右。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些人就是没有福报来学习这些东西,当然就不会知道上面的这些道理,所以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这里的百姓,指的就是一般的人,在古代能够学习易道的,一定是社会精英,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这个机会的。过去的生产力不发达,大家都为了生存整日奔波劳碌,只有社会的上层人物和贵族子弟,乃至于有着坚定信念的求道者、思想者,才有机会学习和理解这些东西。
现在情况还要严重一些,虽然看起来大家的条件都很好,但现在传统文化断层那么厉害,又有多少人有机会学习这些呢?我们龙江书院是专门讲传统文化的道场,看起来地方不大,气派似乎也不怎么样,但是在全成都有几个这样的场合呢?全四川又有几个这样的地方呢?就是放在全国,能够常年聚众一起学习、体会、讨论传统文化的地方,又有几个呢?简直是太少太少了!
以前我在广元的时候,乡下有一个叫做平乐寺的庙子,在当地很出名,据说殿里供的菩萨很灵。当地来来往往的政府官员也好,老百姓也好,都喜欢到那里去烧香许愿。有一回,我和一个师兄从那里经过,他说这是平乐寺啊,都到跟前了,我们还是去烧个香许个愿吧。我说好吧,你说烧香我们就去嘛。我到了庙子里面是很老实的,见到菩萨就拜,该烧香的地方就烧香,在菩萨跟前,按照佛教的道理,心里发四宏誓愿就好了。烧香完了后,我印象很深的是,旁边有一个农村妇女背着一个娃娃,边烧香边说:“菩萨啊菩萨,我老公在外地打工,求您保佑他顺顺利利,多赚点钱,在外头不要出事情,不要找女人。谢谢您啦,菩萨!”她求完了老公,又开始求老妈,说“菩萨啊菩萨,我的老妈八十岁了,常年都在床上躺着啊,一定让她过完年再走啊,求求您啦,菩萨!”求完了老妈,她又开始求娃娃无病无灾,将来出息。把人都求完了之后,她还没完,又开始求菩萨保佑,保佑自家的牛不要得病,猪要早点长膘,鸡不要得鸡瘟,诸如此类,半天才挨着求完了。她看起来很可怜,手里的供品只有两斤菜油,人也显得很愁苦,背上的娃娃鼻涕流得满身都是。我在边上看着看着,眼泪就流出来了。
那个师兄看到我这个样子,就说:“大师兄,你好慈悲哟!”我白了他一眼说:“慈悲个鬼!我是看她太冤啦!”为什么冤?这个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啊!佛教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菩萨心,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啊!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知,一个是不知;一个明白自己的心,一个不明白自己的心。你明白了,那就是太平无事,任性逍遥,自在无碍;你不明白,那你就是自找苦吃,枉受轮回,冤哉!冤哉!
以前我看基督教的《圣经》,看到《福音书》的时候,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耶稣仍在祷告说:主啊,原谅这些刽子手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看耶稣的这种情怀,凡是伟大宗教里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种无我的慈悲心,都是一样的。耶稣这个样子,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说,那是真正的大菩萨显现,没得说头。到了生命最后的一刻,都还在请求主原谅这些世人,这些把他钉上十字架的人,因为他们不懂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平时我自己也有这种体会,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东一下西一下,还觉得自己很忙碌、很体面。有时候停下来也会问自己,到底一天在忙些什么啊?有什么意义啊?这样一想,很多自以为天大的事情也就觉得没啥了不起了,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放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心量打开,就能放得下、容得下这些东西。所以,这里《系辞》的作者也发出了感叹:前面讲的大道,那么好的东西,老百姓每天都接触到,每天都在运用,每天都身处其中,但他们就是认识不到啊!
“故君子之道鲜矣”,正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能够明白易道、明白君子之道的人真是太少太少了。我们大家能够在这里相聚,能够学习《易经》,学习古代的圣贤之道,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学习了以后,能够把这些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当中,就更是很难得了。说到这里,我就非常感谢冯老师和我以前的老师们,他们把我带到这条路上来,让我能够在古代圣贤的道统、法统之中,能够在君子之道的这条长河中,哪怕只是做一滴水,做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是非常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