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经理张罡看到刚刚交上来的上月销售财务报表的利润栏后,不禁心惊肉跳,担心全年的销售预算不足。7月份,本应该是公司的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季节,却因为一个争论多次并最终实施的促销活动,将全年的利润计划打乱了。
销售分析和决策,是大区经理天天要做的基本工作,就像“吃饭一样简单”,凭借多年经验,也会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难道很多大区经理都有分析与决策失误的问题,经常做“错误的决定”?
确实,从现实运作过程和实际工作效果检验,经常存在销售分析与决策的失误的问题。翻看销售经理的销售分析报告就会发现,他们运用的分析方法只有一种——SWOT分析方法。在总结工作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种分析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形势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结论容易出错;二是没有量化数据作为依据。
什么样的销售分析工具对做决策有用呢?经过实践与总结,“关键因素+权数评分”法值得大家借鉴。
打蛇打七寸
区域经理一:竞争对手连续几个月没有动作,他们在旺季一定会孤注一掷,业务员已经听到风声了,最近就要有大动作,听说是“买五赠一”,还附带消费者刮卡!所以,我们一定要打击竞争对手。
区域经理二:经销商已经没有耐性听业务员说大品牌的优势了,如果在旺季不给他们更好的促销政策,让他们赚钱,就会影响明年合同的签订……
区域经理三:我认为,旺季来临之前做促销,主要目的是完成今年的销量,我们的产品淡、旺季销量差异很大,现在不做促销,淡季做促销就晚了……
区域经理四:我们做过终端调查,90%的终端老板希望我们在旺季时做促销……
……
张罡回想起当时讨论问题的情形:各区域经理好像非常着急,说出这么多原因,好像非做旺季促销不可。现在想想,虽然旺季的销量压力大,但旺季与淡季的不同之处是有巨大的消费需求。综合评估,该市场根本不需要做促销,做好基础工作就能完成销量、利润目标。
中国有句古话:“打蛇打七寸。”是说要找到关键问题,找到影响问题的关系因素。虽然SWOT分析方法能发现问题,但没有指出关键问题。各区域经理指出的都是旺季促销的影响因素,没有谈到或者故意忽略了决定因素——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是考虑是否应该做促销的决定性因素。
业务员汇报市场情况时,总是将某个对市场影响不大的因素说得非常严重,而对重要的影响因素避而不谈,以图在上级不太了解市场实际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促销政策。如果大区经理知道业务员的问题还好,能有效避免决策失误,但很多大区经理都被业务员“骗”了,没有考虑和分析关键因素,次要因素成了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道理虽然非常简单,但在现实操作中,又有多少企业没在这个问题上吃亏、栽跟头?
很多中小企业,在分析产品销售问题时,容易归因于产品的品牌力不强或者竞争太激烈,很少关注甚至避免讨论“蛇七寸”式的关键问题。以下是营销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产品类:销售人员经常以产品包装不新颖、跟进竞争对手速度太慢、市场部开发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按消费习惯推广不同的产品、产品档次低等作为产品销售不顺利的主要原因,很少考虑到产品陈列不当、终端产品生动化陈列效果差等因素。其实,市场部对产品的研发存在问题,远不如终端的产品形象差这一因素的影响大!
(2)价格类:在业务研讨会上,业务员往往以价格比竞争对手高、价差不能吸引经销商作为促销失利的理由,其实,主要因素应该是合理的价值链,从价值角度推断是否能基本满足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企业就会陷入价格战中,无法自拔。
(3)渠道类:很多企业将渠道问题归因于经销商的“不听话”“互相博弈”,或者终端进店难。
(4)促销类:很多企业重视渠道促销,忽视消费者促销;重视促销形式,忽略促销内容;每次促销只是更换促销品而已。
(5)组织类:平常只关注组织类型,无论是区域市场下设分公司,还是办事处或者联络处,都不太关注组织内的协调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执行力。很多企业的营销机构改革常变常新,却不知道应该考虑市场,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支持,从而设置什么样的组织机构。真正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很多,但有时候我们只考虑次要因素,严重影响销售分析结果。
很多企业在做销售分析和决策时,总经理要求大区经理要从什么角度入手,提出问题,列出关键问题清单,列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字数不用太多,把这几个问题的关键解决因素说清楚就行。北京可口可乐公司的总经理就有一个习惯,让大区经理做销售分析报告时,一个问题最多只能有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否则,就不是一份好的销售分析报告!
分析决策: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找到关键因素、关键问题了,我们就不会走偏。但能否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如何考虑?应不应该制定新的销售策略?
区域经理一: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价格,只要价格合适,就是垃圾,我也能卖出去!
区域经理二:向经销商压货,如果压货成功,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区域经理三:你们说的都对,但从现在这个情况看,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终端、消费者要得到实惠,这样,产品才能真正流通起来。如果只给经销商更多的利益,我不同意,还不如将利益直接给终端……
每次分析业务时,要么是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最终不了了之;要么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要么是看谁说得好,就以谁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
每位区域经理都有丰富的经验,说服他们很难,倒不如确定“七寸”级指标后,使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找到应对市场的最佳决策,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如表7-4所示。
表7-4 关键因素评分表
注:权数为100,评分按该考虑因素的现状打分(0~10分),最高分为1000分,决策依据的基准值为600分,如果所有人的平均值都超过基准值,则该决策可行。
(1)通过“头脑风暴”,让所有相关人员(基层业务员)参与讨论,提出影响因素。
(2)将所有影响因素按可能影响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排序。这时,最好不要讨论,让每个参与人员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避免讨论后出现“跟风”结果(本来是这种想法,却附和其他人的想法)。
(3)以100分为总权数,确定所有影响因素的权数,如最重要的因素15分、最不重要的因素6分,并将影响因素按权数排序。
(4)找到各个影响因素的背景资料与信息,如没有背景资料与信息,就与相关人员沟通,让其根据客观情况判断。
(5)统一每个影响因素最好与最坏的标准,如5分制、7分制、10分制,甚至百分制。
(6)让每个相关人员对各个影响因素按照最好与最坏标准客观评分。
(7)将评分与权数相乘,得出总分,超过理想界线(如70分以上)就可执行。
(8)两次确认该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否存在异议,如有异议,列出充分理由后再讨论。
当然,还可对比分析不同的方案或不同的竞争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分析自己的产品与市场是否还有机会。最后的综合评分如果在某一基准值(事先确定)之上,就应该举办新活动,如果没达到基准值,即使找到了关键因素,也应该暂时搁置新活动。张总最终的得分是550分,低于基准值600分,所以,该项讨论的结果是不开展活动。
分析与决策无定式,要多思考、多积累
虽然这种方法是客观、公正、全面、主观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弥补了SWOT分析方法的缺陷。但我们建议大区经理,要灵活应用该分析工具,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打下基础。如果我们长期注重使用分析与决策的方法,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即使是在情况紧急,需要及时做出决策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沉着思考、理性决策。
大区经理是企业的“腰”,“腰杆子硬”,才能让企业更健康。毕竟,大区经理既要执行企业高层的决策,又要让基层有效执行该决策,需要有相当强的销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