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威作福之害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在一段原在“六、三德”章,应该是错简了,移放到这里最恰当。虽然这一章是讲“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但这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凭借天福、天威,而将天道之因果律以人间律法的方式示现于世,至于臣下则千万不要僭越,千万要避免作福、作威、玉食,否则就会害家祸国。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这里省略了主语,当指最高的君王。意思是即使最高领导者也不要人为地去作福、人为地去作威。威、福都是天道自然的显现,是王者顺应天道而施行的政治手段,并不是自己可以任性施为、想当然地制订一套人世间的奖罚制度。注意这里的“玉食”,一般人都会理解成美食,很多注解也这么讲,那就错得离谱了。在上古《洪范》的时代,玉食是指占卜之兆的一种,通过烧灼龟甲而显现玉兆之文,以墨纹之而称为玉食。惟辟玉食,亦是讲不可随意占卜,不可随意通过占卜之兆,来满足一己之私。所以,即便是君王,以《洪范》大义来看,亦要顺应天意,杜绝人为的好恶,更不能如后世专制者那样为所欲为。

“五福六极”乃是天用,即运用天道自然的因果律,实际上,仍然是人心的感召、感应。所以,只要是生而为人,就都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有权力任性而为,有权力对臣下乃至百姓作威作福。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说完了君王的事,再说臣下。为臣者如果敢于作威、作福、玉食,等待他的也不会有好结果。对于其家族而言就会有大害,对于其国而言就会有凶灾。

说完了君王、臣下的事,最后两句“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这就是讲全体人民了。如果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去搞作威、作福、玉食这些事情,那么,行为上就会“颇僻”,即邪佞不正。如果一个社会底层百姓也想搞作威、作福、玉食这些事,那么,就会犯下“僭忒”之罪。僭,指以下犯上;忒,横行作乱。由此看来,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要警惕作威作福、玉食非礼之事,不然的话,于己则为祸为凶,于社会则会引起混乱灾害,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所以,本章所讲的“五福六极”,按中华文化的一贯精神来讲,都是指天福天威、天佑天罚,实际上,就是祸福因果律,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行善积德,老天爷就会保佑你;你为非作歹,老天爷就会惩罚你。虽然老天爷的奖惩是借了王法来实现的,但王法也不是人为拍脑袋想出来的,是顺应、体现了天道自然的因果律。

最后这一段,是古圣的淳淳教诲,以此诫之于君、戒之于臣、戒之于一切人等。孟子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实际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已。因果的道理,说简单也简单,但说到人世间的种种现象上,又非常细微、非常深邃,关键就是在于每一个人的良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