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就是和翻译息息相关。中国儒、释、道三教发展到后期,尤其是宋代以后,三教相融的呼声很高,一直到现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我们要看到,这些都是和《易经》分不开的。如果中国没有《易经》,要谈三教相融恐怕就没有基础了。所以,周敦颐先生也在这里感叹道:“《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这里所谓的天地鬼神,其实就是精神世界的奥秘。说起《易经》,我们四川地区具有最深厚的传统和传承,以前甚至有“易学在蜀”的说法。天府之国的气候、文化、地理、氛围,能够让这种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而且不断产生影响巨大的易学大师。
汉代成都有个严君平,他是邛崃人,也是个隐士。他每天就是出去给人算个卦,挣点小钱就收摊了。他在给人卜卦的时候,还要运用孔夫子的理论,如果看到一个不忠的人,就用忠恕之道给他解卦;是不孝的人,他就用孝道来解卦,让你好好孝敬父母,不然后果很惨。严君平在汉代是四川文化上很显眼的人物。他的弟子扬雄,大家也很熟悉,是汉代了不得的大儒,文章辞赋冠绝天下,“西蜀扬子云”指的就是他。
扬雄也是易学大家,他不仅精通易学,还在此基础上有了大的发展,他模仿《易经》,利用《易经》的结构,衍化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叫做《太玄经》。《易经》讲一阴一阳,是二进制体系;扬雄的《太玄经》讲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形成的是三进制体系。《易经》的卦象是六爻表示,扬雄的卦象用四爻。他所画的卦,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天书,无法理解,但宋代的大儒司马光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还专门著了《太玄经集注》,以阐扬他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