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具属性

(一)工具的基本属性

工具的基本属性如表1-2所示。

表1-2 工具的基本属性

联动工具

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培训课件、网站、内刊、新媒体、员工教育等

适用范围

企业理念声明、文化建设纲领、员工社会化、组织变革

主体与客体

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者、企业文化部门;企业全体员工;内外部各相关方

(二)工具作用

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把领导者比作蜂王:蜂王释放化学物质牢牢吸引住一个家族,领导者也通过释放文化,保持组织稳固。企业理念宣言就是声明、释放文化的有力工具。

1.行动基础

企业理念通过强调被广泛共享,可以成为基准。在理解方面,企业理念能够成为经营管理的决策依据和指导性纲领,可以演绎出政策和行为纲要,在共享理念的指导下高效制定战略、计划和决策,并被全员理解。在行动方面,共享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在复杂的情况下根据理念展开行动,指明方向加强协调,自觉做出符合基础的选择和行为,从而规范员工行为。

2.约束经营

在经营层面,成文的企业文化体系标志着企业的承诺,为全体成员遵循,能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同企业价值取向和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短期利益产生决策的失误和偏离,规避经营风险。同时,保持各方需求的动态平衡,维护企业长期有效性。在管理层面,作为处理各项矛盾的准则,所有人可据此对企业的管理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对员工造成伤害,保护员工的积极性。

3.持久激励

突出具有激励价值的理念,明确企业的追求和价值,使企业形成一个共同利益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共享身份。通过理念共享的方式增进理解、有效沟通,减少对官僚方式的依赖,提高效率、相互支持。公开、真诚的理念体系必然具有先进性,为全体成员认可,产生凝聚力和持续动力。

4.文化建设纲领

企业理念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对于企业文化工作者,一份清晰明确的纲领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三)基本原理

1.从本质上说

企业理念声明是领导者的意识形态的公开。埃德加·沙因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如图1-1所示,枝叶为人工成分涵盖了一切可见行为;树根是基本假设已成理所当然,决定了真实的行为、感知、思想和情感。文化宣言处于树干的中间层次,主要包括理想、目标、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内容。这个层次与内在的假设和外显的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的风险。任何理念声明都需要长期灌输达成共识或经实践验证才能内化成基本假设,形成理念共享。

图1-1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2.从作用上说

对一些重要理念进行总结和公开声明,明确理念的意义和范畴,建立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对于协调和沟通十分关键。基于标准的、清晰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能为企业达成广泛共识奠定基础。

3.理念体系构建的三大目标

提炼与完善:挖掘经营管理实践中有价值的文化要素,使隐性文化显性化、零碎文化系统化、模糊理念清晰化。完善企业理念体系内涵,强化企业文化理念的可操作性。

强调与淘汰:突出企业文化理念中需要特别强调的部分价值观,对于不合时宜、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进行淘汰。

创新与引入:引入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理念,根据发展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基本要素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个问题是构建企业文化体系的基础,如何描述企业文化要点、有哪些维度,这里通过功能视角,以埃德加·沙因提出的十大维度为框架,结合大量实证研究,囊括为五大声明工具: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价值观、职能文化(亚文化)、企业精神,如图1-2所示。

图1-2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1.企业使命:企业的目的和功能

(1)什么是企业使命?

京瓷创业第三年,员工提出了集体交涉,要求公司给予未来保证。稻盛和夫以此为契机认真思考公司存在的意义,确立了“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阐述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经营的目的。为了统一术语,一般称为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即企业存在的大义名分和根本目的,包含企业的功能和对各方肩负的责任,即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的哲学命题,界定了企业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存在的目的。

(2)使命的作用。

使命宣言回答了企业做什么、为什么做,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崇高、清晰具有感召力的使命为企业指明了方向,明确工作的意义,激发内心深处的动机。

引导作用:使命感界定企业需要什么、有什么、放弃什么,从而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保持经营的统一性,成为配置资源的标准。在使命指引下进行取舍,集中资源,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持久激励:使命解决了企业为什么存在、员工为了什么工作的问题,使命感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动机,能让平凡的工作拥有意义,激发为社会、员工、客户产生价值的巨大动力,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人们为了使命奋斗。

协调作用:管理者位于各方压力中心。使命宣言中体现的核心价值观能成为协调准则,合理处理企业内外相关方的各种矛盾,强调平衡关系中的重要部分或短板。在外部,重视企业的社会价值;在内部,建立统一的企业氛围,为企业稳健成长打下基础。

2.企业愿景:远大的目标与梦想

(1)什么是愿景?

当京瓷还是一家町级(街道)的创业公司时,就已经树立了宏伟的目标:成为原町第一企业,然后成为中京区第一企业,之后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世界第一。京瓷敢于描绘远大梦想并为之努力,从而发展成为全球性企业。

愿景这个词用法混乱,主要在于概念和范畴的混乱。在《愿景》一书中,是一个包含了未来目标、使命和核心价值的综合概念。《基业长青》中,愿景则由核心理念和未来前景两方面组成。通常所说的愿景指企业宏伟的目标,假如“愿景”一词未被发明,企业实践中仍会以“企业长远目标”来描述:企业的梦想是什么、长远目标是什么、要办成什么样的企业,这里根据习惯使用愿景一词,希望读者能理清范畴。

愿景是使命的延伸,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方式,三者内在统一。如果说使命确立了登山者的身份,代表“做什么”,愿景则代表要爬什么样的山,即“做到什么程度”。企业愿景表达企业的梦想,是发展的方向。

(2)愿景的作用。

凝聚作用:《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共同的目标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京瓷哲学》如此描述:员工之间、经营者和员工之间不是纵向的从属关系,而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到一起的同志关系……

激励作用:梦想是最好的激励,发展是最好的动力。共同愿景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能给人希望并激励全体员工为之努力。与全体利益相协调的共同愿景,把个人的前途和组织前途挂钩,激励个人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整合作用:共同愿景能形成一种氛围,在共同愿景协调下,拥有为了实现愿景需要的思维方式,共同展开与愿景匹配的行动,使员工、利益相关方成为一个为达成共同目标的整体。

定位作用:共同的愿景能给企业一个清晰的定位:是要做长做久,还是做起来被人收购?在企业困难、压力巨大或迷茫时期,愿景着眼未来,坚守信念,使企业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倒,愿景会给人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希望。

3.企业精神:创造奇迹的力量

(1)什么是企业精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企业文化实践来源于日本,相比西方的价值观管理,东方企业实践更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东西方文化研究中,东方特有的维度被称为“儒家精神动力”,即为寻求品德而做出的努力程度。其中一端包括:坚韧、责任、自律,以及追求终身的人际关系和面子。

在我国,企业精神一词广为流传。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全体成员(或多数)共同一致的内心状态、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的主体是人,本质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价值观的高度体现。企业精神外化称为企业作风,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2)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价值观包含企业精神,价值观是基础,企业精神是延伸。在东方背景下,将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做合理区分是必要的:企业价值观是向量决定做不做的问题,企业精神是尺度决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价值观决定下限,企业精神决定上限。对于员工来说,价值观是一刀切衡量对错,是否合格;企业精神则是衡量合格、优秀或是卓越——英雄或楷模。两者的界限不在描述而在程度,比如“勤奋”作为价值观意味着不懒惰;“勤奋”作为精神则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有时会重合描述,但它们的内涵、作用、方法和影响方式是不同的。

(3)企业精神的特点和作用。

以GE为代表的价值观管理有两个维度:价值观、能力;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则有三个维度: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如“自我燃烧”。我国文化管理实践中,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企业精神不是舶来品,重视企业精神的作用是东方企业文化的精髓。

鼓舞士气:企业精神的作用在于发挥人的潜能,化不可能为可能,创造奇迹。特别是在困难和攻坚时期,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取得辉煌——这就是战后日本企业创造奇迹的根源。

形成氛围:企业精神往往从突出人物、企业家等英雄模范身上提炼,学习倡导,带动形成东方式的工作氛围,比如马云的“永不放弃”精神,不一定正式表达而作用实实在在,影响了整个集体。

与时俱进:企业精神的内核稳定,内涵不断丰富和传承,与时俱进。海尔精神曾历经三次升级:1984—1995年“无私奉献、追求卓越”,1995—2005年“敬业报国,追求卓越”,2005年后“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企业精神正是海尔创造奇迹的法宝。

4.价值观——管辖行为的准则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喜欢某种事态而不喜欢其他倾向带有正负性的感情,是用来衡量价值的准则。对企业来说,在经营管理的矛盾中取舍,表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所追求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及如何行动的标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

(2)价值观的两个层面及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一书对价值观的作用做了这样的描述:价值观是任何企业文化的基石……为所有员工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指南。我们可以发现价值观的两个层面:共同的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行为方式。

价值观的第一个层面包含企业对目标的价值判断,即我们要什么,使命、愿景蕴含价值判断都在这个层次,终极的价值取向包括富裕、快乐、安全、家庭幸福等个人及社会价值,是个人或企业靠一生去实现的目标。价值观的这个层次通常用企业使命、愿景等工具声明。

同时,价值观指行动,包括道德和能力,比如勤奋、开放、独立、理性、自律等,是达到终极目标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对企业来说,价值观的意义在于管辖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5.职能文化与专项文化

企业文化在宏观文化中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系统。企业中常以职能单位为中心,基于成员相似的背景、共同承担的任务和相似经历而创造共享的亚文化。这些亚文化只对企业中的部分群体产生作用或致力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因此称之为职能文化或专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