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是万能分析架构

“4P皆传播”,沿用了4P的说法。有人可能质疑,新营销怎么还用4P的说法呀?即使在传统营销,4P也是很多人批评的靶子。

营销界很多人对4P有误解,认为4P是营销理论。其实,4P是营销分析框架。

营销有20多个要素,无论何种时代,营销的基本要素不会变,但重要性、组合方式一定会变。这就像物质无论怎么组合,但基本元素不会变一样。

20多个要素,显然不便于分析。因此,需要归纳、提炼,这是一个基本方法论。

麦肯锡一位专家曾经为此专门写过一本书。记住1个问题,很轻松;记住3个问题,很正常;记住5个问题,少数人有难度;记住7个问题,多数人有难度;记住9个以上问题,多数人做不到。

5个以上问题,一般会分层次,就需要归纳。

4P是一个包含约20个营销要素的分析框架。4P只是第一层,还有第二层,围绕4P形成两层架构,基本包含了20多个营销要素。

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是教科书,教科书不是提出自己的理论,而是为每一个营销理论“找到一个存放它的货架”,4P就是这样一个营销理论的货架。

我曾经说,4P是营销的“万能分析框架”,而且是一个已经形成公共认知的分析框架。沿着4P分析框架展开,符合公共认知。

整合营销传播(IMC)

营销即传播。这不是我的首创,是整合营销专家唐·舒尔茨的原创。唐·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IMC)有几个关键词:

一是所有接触点。消费者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都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

二是信息流。传播信息是营销中最核心的工作。

三是传播一元化。用一个声音说话。每一条信息都应使之整体化和相互呼应,以支持其他关于品牌的信息或印象。

四是互动。唐·舒尔茨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式:宣传、接受、认知反应、态度、意图和行为。传播者与受众是互动的,品牌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态度再进行一个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条件有设定的边界,如精确区隔、互动传播、接触点即渠道、消费者态度,这些在传统时代很难达到,而现在简直就是为互联网量身定做的。

整合营销传播是很好的思想,它让营销浑然一体。也正因为浑然一体,在传统营销时代操作落地也极其困难,能得其精髓者极少。

20多年前唐·舒尔茨创立整合营销传播(IMC)理论。2002年,著名营销专家屈云波在中国推广IMC,但很难为中国营销界接受。

整合营销传播是理想化但却不讨巧的理论。说它理想化,是因为它还原营销为一个整体,直击营销的本质(传播);说它不讨巧,是因为在传统营销时代缺少简单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