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质量改善活动

质量改善活动有以下几个大的课题需要进行对策。

1、产品质量改善活动

TPM中的质量改善活动目标就是要不断追求不良品为零,即不良率的持续降低。

要有效开展质量改善活动,主要需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1)条件设定:生产过程中避免产生不良品的条件设定;

2)条件确认:对设定的条件依据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确认;

3)控制基准值:通过将设定条件的基准值维持在合理范围内,达到预防不良品产生的目的;

4)预知不良品发生:观测设定条件基准值的变动情况,预知不良品产生的可能性;

5)未然防止对策: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对策。

质量改善活动的成功做法很多,如品质预测改善活动,即在产品投产之前分析所有生产工序中需要保障的(良品)特性值与4M(Man、Machine、Material、Method)之间的关系,预测那些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并事先采取有效措施(防呆、纠错、提示、警告、检查等方法),防止生产过程中品质问题的发生。

2、检查效率的改善

我们常说,产品的质量是通过严格的生产控制过程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由于对生产制造过程缺乏信心,或者说经常有不良品的产生,为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流出工厂,才追加了(甚至不断追加)各种检查或测试,从这个意义上说,检查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怎样减少过多的检查和测试是这个活动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3、供应商质量改善支援活动

供应商进行的零部件生产是产品生产链中的重要环节,提升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是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重要部分。在这方面,一些大企业正在付诸实践并在提高零部件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上取得了成功。

同时,帮助供应商改善零部件质量,还是提高检查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