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术语解释

1.终端零售商部分

终端零售商:泛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店,包含大卖场、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独立超市、个人小型独立零售店、特殊通路等。

终端零售价:超市价格牌上的标识价,售卖给消费者的价格。

终端进货价:厂家(代理商)的报价,等于标准出货价。(发票价)

终端后台价:终端进货价除掉折扣后的价格。

前台与台后毛利额:特指连锁超市系统的毛利率。卖场的利润来源分为三个部分。

零售价的部分减去代理商(厂家)报价这部分差额利润,视为前台(或店面)毛利额;

其余两个利润来源为:一种是报价基础上发票账面折扣返利;另一种是收取的固定费用和扣点(统一物流配送收取的物流费扣点),统称为后台或采购毛利额。后台部分返点或固定费用会在合同中明文体现。

至于固定费用与返利点的比例,要根据销售额的高低或增长潜力进行计算,选择有利于公司的形式。销售额高、增长潜力大的尽可能以高固定费用,低返点;反之就是高返点低固定费用。一般公司在计算后台的扣点,可将固定费用折算为扣点数。

利润率一般指倒扣率:倒扣率=(出价-进价)/出价×100%。

终端前台利润率:也称前台毛利,指的是前台毛利额,除以零售价,乘以100%,是在零售价基础上的倒扣。

终端后台毛利率:合同规定的终端进货价基础上的扣点。比如在进货价基础上扣8%,那么后台毛利率就是8%。(固定费用的部分则是固定费用/预估销售额进行折算)

终端整体利润率:扣掉后台扣点的进货价与零售价的差额,除以零售价。乘以100%,是在零售价基础上的倒扣。

但也有的客户习惯用顺加来表达。

顺加率:一般是代理商、小型零售商习惯使用,顺加率=(出价-进价)/进价×100%。

2.代理商部分

代理商泛指处在公司与零售终端之间的通路部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通路代理商。

代理商标准出货价:代理商的报送价格(发票价格)。

代理商实际出货价:代理商去除掉超市后台扣点后的价格,等于超市后台价。

代理商进货价:公司给代理商的报价(发票价)。

代理商标准利润率:代理商标准出货价与代理商进货价之间的差额,除以代理商标准出货价,乘以100%。

代理商实际利润率:代理商实际出货价与代理商进货价之间的差额,除以代理商标准出货价,乘以100%。

很多时候,代理商习惯用顺加表述,要特别注意其习惯。

3.公司部分

工厂出厂价:工厂在扣除工厂成本及固定分摊、公司管理分摊,加以适当利润率后的供给销售部门的调拨价格。

工厂成本价:原辅料、包材、人工、水电等分摊等直接成本。

工厂利润率:出厂价和工厂成本价的差额,除以出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