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产品调研进行细分渗透时,只要做好两个关键动作就足够了:一是对新产品整个行业的调研预判;二是对新产品的精准细分后的投放。
(一)动作一:行业新产品趋势预判
通过对新产品所属行业的整体调研和资料分析,比如行业总量、发展速度、未来一两年的流行趋势等做出预判。关于《2016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及现状分析》(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功能饮料是2000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饮品,在中国,功能饮料也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中国逐渐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在2014年取得了17.4%的增长,市场容量达到109.1亿升。行业增长最快的年度为2011年,当年增长达到54.1%。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时间里,行业平均增长率达到28.9%。预计到2019年行业将达到254.57亿升的规模。
市场庞大的容量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行业潜力依旧被投资者看好,在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功能饮料不足1升。由于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功能饮料的快速增长值得期待,预测2019年人均消费功能饮料可以达到1.8升左右,距离全世界人均7升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
在销售方面,行业在201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9.2%,市场容量达到282.96亿元,行业增长最快的2011年增长为57.8%。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时间里,行业平均销售增长率达到32.2%。预计到2019年行业达到692.24亿元。
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还是红牛一家独大,占80%左右的市场份额。最近几年,东鹏特饮发力比较明显,2015年可以占到6.1%的市场份额。娃哈哈、农夫、东锦、百事、统一、中沃、黑卡等大大小小品牌在行业有一定的份额,还是难以撼动红牛的影响力和独占的霸主地位。
近几年,世界性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群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加,使得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日渐增多,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健康问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选择健康的食品、饮品,甚至回归原生态。这种需求的产生,使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开始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功能饮料和果汁类饮料这几年增长速度较快。
综合这份功能饮料市场分析报告,为我们投资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功能饮料发展迅速,近几年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行业总量很大,到2019年行业达到254.57亿升,约692.24亿元的市场贡献值。环境质量下降、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人群增多、消费意识增强,功能饮料、茶饮品和果汁等健康品仍然是大众选择,这些都是新产品投入的机会。
(二)动作二:通过行业精准细分做投资预判
对产品调研,需要针对群体或者个体进行市场细分渗透,有利于新产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了更加准确地找到新产品参与目标市场竞争的策略,对行业细分后的投资做出精准预判。中国台湾著名烘焙品牌策划专家黄泰元老师在《关于烘焙产品要学会从细分市场找机会》中指出:所有烘焙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想要在市场上变现,首先就是快速加入市场竞争,只有加入竞争才能取得市场的入场卷,才有机会分得一杯羹。加入竞争只是第一步,但是很多企业对投资预判失误在第一步就已经阵亡了,没有对产品进行市场细分调研就盲目入驻市场,真正聪明的企业应该采取一种更智慧的法门,那就是把产品进行认真细分后“不与竞争者竞争”。
在我看来,“不与竞争者竞争”并非不参与竞争,而是通过产品细分后找到一种自身新产品“以柔克刚,以小搏大“的柔性太极战略,它是一种更聪明、更积极、更有效的中国式柔性竞争战略。所以,做营销的要多看动物世界,在市场竞争中,传统的营销环境就像一个原始大森林。在森林中,有着千千万万的动物群,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生存法则。比如老虎这个“森林之王”,位居食物链的顶端,稳坐“森林第一品牌”的宝座,弱小的动物要想在森林中活下去,就必须“加入竞争”,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跟老虎抢地盘,在老虎的口中夺食(争夺市场份额),但是和老虎夺食的下场通常都很惨。就算小动物们能侥幸活下来,也必须进入第二阶段“解决竞争”,要想吃掉“森林之王”(也就是杀掉老虎,自己取而代之),成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付出的代价更为惨痛。
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该怎么办?有没有更高明的方法?当然有。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产品细分后寻找到自己的空间,“不与竞争者竞争”,从精准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树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兴营销的标杆市场,才能建立差异化的优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竞争力,才有机会能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