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对比“7维度”

从对股东现有股权的稀释作用看,股权模式因为是实股,均会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而现金模式因为是虚股,均不会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所以,企业股东可以先考虑是否愿意稀释股权,如果不愿意,股权模式就无法实施。

从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来看,股权模式对公司现金的影响是正向的,现股认购时会流入现金,限制性股票(本节均指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认购时往往会一次性流入全部现金,股票期权行权时会分批流入现金;而现金模式对公司现金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分红权在兑付时公司需付出现金,增值权在行权时公司也需付出现金。所以,如果企业的现金流不充沛,显然不适合现金模式;如果企业的现金流充沛,而又不愿意稀释股权,则适合采用现金模式。

从对激励对象造成的资金压力来看,由于激励对象在现股认购和限制性股票认购时往往要一次性付出现金,资金压力大;由于股票期权往往是分批行权,对激励对象的资金压力比现股和限制性股票模式略小些,属于中等压力;而兑付分红权和增值权时,由于激励对象不用支付现金或者仅仅支付少量的现金,一般没有资金压力。

4.从激励对象持有风险的角度来看,由于现股是现在即期投入现金认购,与原有股东承担同样的风险,收益处于同样的不确定性,经营好了,大家同享收益;经营不好甚至亏损,大家共同分担。由于限制性股票是先投入现金认购,条件成就时解除限售,这时股价也有可能下跌,持有风险属于中等;股票期权则没有风险,因为在行权时如果激励对象认识到有风险即可放弃,没有风险才行权;而对现金模式而言,激励对象最差需面临激励现金额为零的局面,没有收益,但无论如何不会有损失,所以不会有风险。

从激励对象对激励股权相应的增值收益权、分红权和表决权的享受来看,现股认购后可享受增值收益权、分红权;如果直接持有现股,则一般享有股权表决权;如果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现股,一般将股权表决权委托给持股平台的负责人,即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或者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针对上述区别,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不同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股权激励模式。典型激励模式的比较如表4-14所示。

表4-14 典型激励模式的比较

模式

现股

限制性股票

期权

分红权

增值权

股东—股权稀释

×

×

公司—现金流

认购时

流入

认购时

一次性流入

行权时

分批流入

兑付时

流出

行权时

流出

激励对象—资金压力

增值收益权

解锁才有

行权才有

×

分红权

解锁才有

行权才有

×

股权表决权

解锁后有

行权后有

×

×

适合企业特点

1.创业初期合伙人

2.面临重大改革或公司业务将进入衰退期

,针对合伙人或核心高管或空降CEO

3.或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1.主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公司

2.且公司股票价格相对稳定或二级市场变化激烈

3.或给予更大激励且激励对象能解决资金问题

1.前途光明、现金流不宽松、利润有限的企业

2.且有市场机制退出规划的创业公司或稳健发展的上市公司

现金充沛、利润丰厚稳定,不想或不能稀释股权的企业

1.现金充沛、利润丰厚且稳定的企业

2.或净资产增值快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