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下面的文字,“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我们前面一段是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来谈的,而这一段则是站在底层人的角度,提示一个底层人应该怎样给自己争取上升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看古人写文章,正反两方面都要照顾周到,每一个道理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结构非常严谨,也非常有说服力。所以,真正的经典和一般风花雪月的文章差别很大,无论从义理上、文采上还是谋篇布局上,真正的经典都是非常精妙的。我们现在的人工作忙、事情多,没有时间多读书,那么,挤出时间来了,就不要去读闲书。只要你能在这几部经典上下足功夫,无论是你的精神境界还是文学水平,都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都想把事业做得顺利一点、局面做得大一点,那么,怎样才能走得更好、做得更大呢?按照《易经》的说法,能够“利见大人”,也就是民间说的得贵人相助,效果最为直接。怎样才能利见大人、得贵人相助呢?我们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行呢?这里就说“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一个人是好是坏、是君子是小人,他的名誉传播靠的是什么?是口碑嘛。这个口碑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自己不能到处打广告,到处跟别人说,哎呀,我是一个好人啊,我好有本事啊,贵人们都来助我啊!这样不行。口碑是怎么传的?如果你的朋友在不同的圈子里经常说你的坏话,说你是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那你就完了,就不可能有好的信誉。现在的干部考察,组织部门都是要到基层来进行民主评议,如果连你的朋友都说你的坏话,其他人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好话了。“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大家要想一想,自己在朋友圈子里的口碑到底如何?朋友们私底下到底怎么看待我的?这个可是你能否“得贵人相助”的关键所在哦!
我有个写诗的哥们儿,在朋友圈子里大家都不太待见他,因为他经常说话不算话,还经常占朋友们的小便宜什么的。有一次我们在一起,正好碰见一个航空公司的朋友,他就找人家帮忙,说自己有要紧生意,请人家帮忙介绍一下航空公司的老总认识。这个航空公司的朋友也是诗歌圈的老哥们儿,大家知根知底,冷冰冰一句话就给他顶回去了:哥们儿,我可不敢给你介绍,你连朋友都经常“烫”,我还敢把顶头上司送给你“烫”吗?这写诗的哥们儿当时脸上就挂不住了。所以,在朋友圈里获得大家的认可很重要。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要想得到朋友们的信任,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对待亲人要好才行。有些人在外面很讲义气,非常热心,什么事情都愿意帮助人,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回到家里就未必如此了。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如果经常恶语相加,不是打就是骂,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或者对亲人不闻不问、不理不睬、麻木不仁,大家想一想,如果是这样的人对你很好,你敢把他当朋友吗?反正我是不敢把这样的人当朋友,而且他越对我好,我就越害怕,越要敬而远之。
历史上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少。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在管仲、鲍叔牙这些贤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非常了不起。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后来管仲老了,病得差不多要死的时候,齐桓公来看望管仲,问他说:仲父啊,看来你病得也不轻了,如果你不在了,谁来接替你的位置呢?管仲就试探说:知臣莫如君,你是当国君的,心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你说出来让我看看嘛。齐桓公就说:易牙如何?管仲一听,马上就否定了,对齐桓公说:“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意思是这个人杀了自己的儿子来亲近你,这是违背人情的,这样的人一定要疏远他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易牙曾经是齐桓公的大内御厨,做得一手好菜,齐桓公口福好,吃尽了天下的山珍海味。有一天,齐桓公说了句玩笑话,说天上飞的、地里长的、海里游的,我什么都吃过了,只有龙和人肉没有吃过。这个易牙听到了,也不哼声,中午开饭的时候,就给齐桓公端上一盘蒸肉上来。齐桓公下箸一吃,就觉得从来没吃过,吃不出是什么肉来,像羊羔又不是羊羔、像仔鸡又不是仔鸡。他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就说,您老人家想吃龙肉,我没办法找得到,但是人肉还是有的——我把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蒸给您老人家吃了。齐桓公一听,哎呀,这个人对我怎么这么好啊!居然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来满足我的口福,我以后一定要好好重用他。从此,齐桓公对易牙就很好、很亲近。
既然管仲说易牙这个人不行,那齐桓公就另提人选,又问:“开方如何?”管仲听了就说:“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开方这个人,本来是卫国国君的长子,他放着王子的地位不要,背离了自己的亲人来侍候齐桓公,管仲认为这样的人也不可信,最好也不要亲近。
齐桓公提出了第三个人选:“竖貂如何?”管仲还是不满意,说:“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竖貂这个人是齐桓公的幸宠,说白了就是现在说的同性恋。齐桓公是个双性恋,因为宫廷里都是女人,竖貂身为男子,为了能够进入宫中没有障碍,就把自己阉割了。齐桓公觉得这个人很不错,为让我放心甘愿自宫,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啊!于是鞍前马后都把竖貂带在身边。
管仲知道这几个人要坏事,临死之前就把易牙、竖貂、开方全都从齐桓公身边驱逐出去了。但是,等管仲死了以后,齐桓公身边没有这几个人在,居然坐立不安。三年之后,他终于忍不住,还是让这几个人回到了身边。因为没有了管仲的约束,从此以后,这三个人如鱼得水,成了齐国呼风唤雨、无法无天的权臣。
很快齐桓公就自食其果了。当他年老生病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就是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在寝宫门口挂上一个牌子,严禁任何人进宫,连王子、娘娘这些人都被挡在外面。他们还在齐桓公的寝室外面修了一堵三丈高、既没有门也没有窗的高墙,把齐桓公像猪一样圈在里面,既不给吃的,也不给治病,每天只是派一个宫女从墙根下的狗洞爬进去,查看一下齐桓公有没有死。齐桓公又病又饿、孤苦伶仃,最后当那个宫女进去看他的时候,他用尽最后的力气一把抓住宫女,流着眼泪说:人死以后一无所知倒也罢了,如果人死之后还有灵魂,还有知觉,我有何面目到黄泉底下去见仲父啊?!
大家看,春秋时代最厉害的一代霸主,就是这样惨死在三个奸佞之人手上。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几句话,“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这是我们交朋友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