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中国工商登记中心的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
对于中国数量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在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中,谁会是它们的代言人及又将如何为它们代言,必将成为无可回避的问题。而丹尼斯·罗伯茨撰写的《并购买卖内幕》一书无疑为正亲历即将面临更大并购重组浪潮的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剂良方。因此,我们应该怀着学习的心态对美国中型企业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交易一探究竟。
本书在前言及开篇前两章,为读者框定并奠定了本书的讨论范围和论述的基本格调。首先,本书是站在美国中型企业市场的角度,展开并剖析并购交易的整个过程、买卖双方的战略制订、战术实施及谈判和估值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技巧。虽然美国实务界对中型企业的定义不一(一般标准为年营收为200万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但无可否认的是,美国中型企业占美国企业总体数量的21%,并贡献了美国68%的GNP(2002年数据)。
其次,相较于其他大量讨论并购交易专业知识的著述,本书在对并购交易战略及战术进行呈现和反思的基础上,并没有牺牲并购交易中“感觉”的重要性。这一点用婚姻类比并购交易也许再恰当不过,其本质上都是人与人(并购则是企业家)之间对彼此价值的认同、利益的辨识、博弈和交换,最终达到双方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在并购交易中,需要对交易双方的利益冲突、态度转变及谈判氛围具有非常灵敏的嗅觉,并据以做出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和决策。
在本书中,作者对并购交易“感觉”的重要性的强调贯穿全书,并一气呵成用剩余30个章节将其对美国中型企业并购交易的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完美地呈现在战略的制订、潜在买方的梳理、卖方信息备忘录的制订、谈判及估值等每个环节。那么,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其在并购交易的各个环节究竟有何特征?
首先,对于中型企业寻求并购交易的买家而言,相比于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其体量适中,因此其买家的筛选范围更加广泛,从寻求公开上市前的业务整合者到行业的战略买家,从财务投资者及PE机构到管理层收购等,不一而足,而筛选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适合及能否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对于中型企业并购交易中的谈判而言,由于中型企业在总资产、净资产及营收的规模方面处于适中的位置,因此,在面对无论是规模还是资金体量比自身大的买家,中型企业的卖方及投资银行家要善于运用“战略上重视对方、战术上轻视对方”的策略,永远不要抱着非对方不嫁的心理。因为,正如作者前面谈及的,对中型企业而言其买家非常广泛,最为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
最后,就中型企业并购交易的对价支付而言,相较于成熟、大型的企业,中型企业呈现了更强的成长性。因此,交易对价除了现金、股票及其他票据等支付手段,对赌支付条款的运用在中型企业的并购交易中非常普遍。据数据统计,美国中型企业并购交易中将近75%采用了对赌的支付方式。而对赌支付条款的设置与谈判过程,则是并购双方对并购交易价值的再发现及不断调整的过程,即便是婚姻,也会有七年之痒。
当然,中型企业并购市场的特征远不只上述几点,抛砖引玉是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汲取美国中型企业并购交易宝贵的经验,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已经来临的并购浪潮中增加搏击前行的动力。总之,透过本书,我们会发现,成功的并购交易,买卖双方也会是成熟的婚姻伴侣;而出色的银行家,会像站在资本舞台上的孟非,熟练地讲述着一个个非诚勿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