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摊经济是公域流量运营的过程

流量即用户,用户越多,销售基础也可能越大。线下作为一个庞大的流量池,拥有丰富的用户画像群体和行为特征,是弊端也是机会。

1.流动选择性摆摊的流量思维

基于线下的摆摊设点,无非两种形式。流动式选点摆摊和固定驻点摆摊。流动选点摆摊通常伴有流动车,跟随人流的密集而流动,选择性更大。流动选点摆摊更像是新零售电商平台的一个活动页面,流量分散、资源位多、转化率各有差异。

新零售电商的渠道分层概念应用或许合适,对于不同的渠道(流动点),在搭建各个渠道横向差异化促销投放的前提下,根据高峰和平峰做好每个渠道内纵向资源投入。如图6-2所示。

图6-2 新零售电商的渠道分层概念

​ 横向差异化:各个渠道(流动点)根据用户群体、时间差异主推不同的SKU和促销形式。

水果摊贩,早晨在办公楼楼下主推香蕉、苹果、火龙果等,这些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并且提供一些牛奶作为搭配物,作为白领群体的早餐非常合适。下午则主推西瓜、苹果、猕猴桃酸甜类水果,消除疲惫感,作为白领群体的下午茶再合适不过。

​ 纵向差异化:每个渠道(流动点)内都会有用户成交高峰期和平峰期,高峰期流量大转化高,平峰期流量平稳转化一般。资源投入策略更应该聚焦高峰期,合理分配资源冲销售。

早餐设点监测好群体上班时间,假设集中在早上7~9点。这时候的套餐促销价格为9.9元,扫码进群可额外再获得一个香蕉。9点以后,人流量小,也非用餐期,考虑更换促销,减少绑定销售,恢复价格,面向正常路人群体消费。

2.固定驻点摆摊的流量思维

固定驻点摆摊是疫情后大部分商户的选择,因为用户相对集中,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但固定驻点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极其容易出现群体式摆摊,地铁口、小区大门口、学校周边往往都是固定驻点摊位,一眼望去,摊位眼花缭乱。

对于新零售电商而言,固定驻点摆摊更像是中心化平台,例如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等。群体式各个品类的小商户随机组合成为中心化平台。对于中心化平台的切入,我们同样可以拆解几个点来解析和线下应用。如图6-3所示。

图6-3 中心化平台

​ 核心种子用户:第一批的种子用户培养至关重要。首先,作为产品体验可以有效真实地获取用户反馈;其次,对于用户的规模化提供足够丰富的传播主。通过周期内的用户进行筛选分层,根据购物频率、客单、品类等维度,抓取一小部分S级种子用户,进行二次营销触达,建立平台黏性。

线下摆摊摊位设置在小区门口,摆摊前1~2周密切留意购物客群,监测并保留高复购、高客单、购物意愿明确用户,举办套餐优惠、新品试吃、购物送礼品等小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且维持3~4周)。积累这部分用户信任后,开始引导用户做朋友圈推广、微信群内推广、小区/办公室口碑宣传。

​ 主推拳头商品:拳头商品的主推不但可以在引流转化方面提供支持,而且应用广泛更是不断打造顾客心智的表现。一旦用户形成品类购物习惯,就需要采取复购和留存的策略。拳头商品的选择至少满足几个条件:动销率高、高频且供应链库存周转周期短。

仍以水果摊为例,受限于供应链,水果的品类不一定丰富。但得益于此,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尽量聚焦不分散做核心品类。例如夏季必备荔枝(妃子笑)、家乡特产猕猴桃,附带几个附属品类——西瓜、苹果、橘子等,逐渐培养买优质低价荔枝首选我家的用户购物心智。

​ 差异化营销:对于中心化平台,用户选择性大,品类丰富交集多。需要在众多商户内脱颖而出,有了种子用户和拳头商品,也需要差异化营销策略。

对于线下摆摊的形式,有一些有意思的差异化促销案例,买西瓜送勺子、买香蕉送牛奶、买荔枝送湿纸巾,都是从紧贴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需求考虑。

​ 对于生鲜品类,用户更看重“新鲜”,在宣传噱头上贴出12小时冷链直供保鲜,购物时在购物袋内赠送冰袋保鲜,让用户感受到足够“新鲜”,购物袋里也可以放一些印上微信群二维码的卡片等。从用户的细节需求入手,差异化表现才能够被逐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