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治理要集成其他管理要素,需要通过整体布局、合理授权、民主决策、试点改进等方式。
1.整体布局:
流程治理在规划时就要整体布局,不仅要考虑流程怎么梳理,还要考虑流程梳理配套的组织、绩效、IT规划。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整体布局:
1)流程治理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
前面章节中在介绍流程治理业务模型的时候,就包括了流程治理的核心业务、配套组织、绩效驱动机制、IT建设规划。这些要素在流程治理体系规划的时候就开始布局了,前期要对这些管理要素进行准确定位,预留资源,根据流程治理体系的建设进展展开其他配套管理要素建设。
2)流程变革项目中的配套规划:
流程变革项目其实是管理改进项目,只是以流程为主线条而开展的变革项目。在通过过流程梳理规范业务流程的同时,还需要因流程梳理可能涉及到的组织、绩效进行变革,最后这些变革措施要经过IT系统固化。因此,在流程变革项目规划时就要考虑,如何集成组织、绩效、IT来完成流程治理项目。
2.合理授权:
组织、绩效、IT等资源一般分布在不同的管理模块,如果依靠流程治理团队不断沟通来获取资源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效率也低。为了合理调动这些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授权管理。
主要是两方面的授权管理:
1)流程管理规则的授权:流程管理从业务架构梳理开始,直到流程改进管理,这一核心业务链条中会涉及到管理权限,我建议合理授权如下:
2)业务领域的管理授权:
在企业一级业务架构中,一级业务域会涉及到多个流程组、多个职能管理模块,从流程治理的角度来说,业务域应该被完全授权来管理该领域的流程梳理、组织与绩效变革、IT导入。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分布不同领域模块的工作不可能完全授权,因此需要对业务域的流程治理进行合理授权。
建议授权表如下:
一般情况下授权方案可以满足流程治理业务领域的管理集成问题,但也有可能决策不下的,凡是决策不了的可以统一上流程治理委员会决策。
3.民主决策:
流程治理不同于传统职能管理,不能仅依靠权力驱动,需要的是机制驱动,而构建民主决策的机制,是能否让流程治理集成其他管理要素的关键因素。
流程治理的民主决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流程治理规则集成的民主决策:流程治理规则本身需要集流程、组织、绩效、IT来支撑流程治理核心业务的有效运转,这一民主决策主要依靠流程治理委员会,执行要靠流程治理办公室;
2)业务域的三级评审民主决策制度:流程治理在业务领域的决策不仅仅局限在高层,包括企业中层、基层到要参与到民主决策中,这样才能让业务域的决策顺利执行。
第一级:基层民主评审。业务域的流程方案拟定后,首先要考虑基层员工能否在实践中执行,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尽量完美,但是现实中往往受制于很多条件不能落地,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集成民主评审参与人员主要是流程线条涉及到的岗位,这些岗位代表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关键用户;
第二级:中层管理者民主评审。中层管理者主要指各业务域的流程owner和流程领域涉及到的职能部门的中高层管理者。这个群体作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情况下业务繁忙,而且由于岗位导致的部门本位主义会影响流程治理,因此需要他们参与对应业务域的流程方案进行评审,最终达成共识后方案才好落地实施;
第三级:高层领导评审。高层领导是对应的业务域owner以及所涉及到的职能模块最高负责人,这些人可以视为流程变革项目领导小组的成员,也可以视为流程治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成员。在这一级评审,是流程方案的最终评审决策,第一级和第二级的争议点给出决策意见;
一般情况下经过三级评审,流程方案都能决策下来,而且由于三级评审基本上所有涉及到业务的人员都参与了评审,这样后面在落地实施的时候阻力会最小。如果流程方案经过三级评审都决策不了的问题,可以提交流程治理委员会进行决策。
4.试点推进:
流程治理集成其他管理要素,经过以上三种方式后形成的方案还不是最终方案,还需要经过试点测试后才能确定下来。因为集成多种管理要素的方案本身就很复杂,而且需要不同管理模块的协同才能真正产生效果,这需要各个不同模块的管理要素进行磨合。经过试点测试后,才能更好的调整出更合适的流程方案,这样才能让流程治理发挥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