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互联网语境下的营销传播规则

互联网传播看似可以天马行空,其实还是有规矩可言的。做营销传播的不可不知。

1.​ 大众传播你不能讲道理。在“广场效应”下,感性大于理性。这种环境下是没办法讲道理,早期的BBS曾经有过小段时间的理性论战,但很快就变成相互谩骂。方舟子这种思辨型的,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无往不利,珍奥核酸、学术打假、唐骏假文凭,都轻松斩于马下。但在互联网环境,无论是跟韩寒还是崔永元论战,都一败涂地,甚至那个发现“引力波”的民科也可对方舟子战而胜之。因为大家只需要骂方舟子汉奸、美分、变态,人多自然就赢了。

2.​ 如果你一定要讲道理,可以建立小的社群。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都喜欢思辨的人是能够讲得清道理的,比如早期的知乎等社区,但一旦群体变大,理性的空间就会变小。

3.​ 除非你是官媒,你一定要站到更大众的立场。否则你可能会被撕的很惨。

网红们这点很聪明,罗辑思维号称是贩卖知识的,看上去很高端吧。但罗振宇的解释却是“古时候很多有钱人,明明自己有双眼睛,却雇人给自己读书,罗胖就是您身边那个给你读书的人”,够卑微吧,够聪明吧?再加上罗振宇的形象,跟传说中的“地气”那是无缝衔接啊!papi酱夸张的语速和表情非,视频拍摄背景搞得跟民工宿舍一样;要做网红了,高晓松也赶紧给自己起个“矮大紧”的诨名。意思都是站队,跟广大搬砖的劳苦大众站在一起。

4.​ 你可以是吐槽,但一定要正能量,至少不能全是负能量。我们是法治社会,宪法规定了咱有言论自由,但作为网红,你还要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义务。

5.​ 切忌讨好所有人,你一定要有敌人,最好跟敌人能撕起来。这往往是传统大众消费品企业营销的误区。还是第二章讲过的“树敌法则”

大众喜欢看热闹,看冲突。毛主席说,不破不立。如果你不去旗帜鲜明的反对某些东西,你自己的立场显得就不那么鲜明,立场不鲜明,你的品牌个性、形象都会是模糊的,自然很难得到你目标群体的认同。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指望所有人都认同你,不要指望所有人都会买你的产品,自己主动剔除一些人群,并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还心存顾虑,就想想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