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市场总监与销售总监还更多地需要专业与业绩,CMO却必须面对企业政治。因此,CMO的生存智慧与其过去世是完全不同的,未能对此有所领悟及调整,成为大多数CMO落马的根本原因。
CMO之政治化的突出特征是:CMO必须将其经历与学历背景完全隐蔽在后台,必须避免以自己的专业或兴趣主导营销系统的运作,CMO之关键已不在一事一战的对错成败,而在其处理“企业情境”的能力。
让我们来看CMO的“情境关系图景”:
对营销系统:和而不同(《晏子春秋》)。
如何领导营销系统是CMO的第一项工作。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形:
(1)清一色型。新官上任,获得CEO或老板的绝对信任,开始清除异己,先用忠后选才。
(2)内哄型。CEO或企业老板的老臣与亲信是CMO不能动的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分庭抗礼局面。
(3)和而不同型。既没有与自己明确对抗的人,也不压制不同的意见,形成一种内部有张力的团队氛围。
在第一种情形下,老板的绝对怀疑就像开始时的绝对信任一样,说来就来,高路华、黄仕灵与陆强华的恩怨表明,CMO谋求对人员的绝对控制将会制造无尽的冲突与烦恼;第二种情形则是CEO或老板犯了CMO绝对控制同样的错误,处于疑人又用、用人又疑的观念误区,给未来更大损害的冲突埋下隐患;第三种情形应是CMO们必须营造的一种良性管理结构。
对上司(CEO或老板):动而愈屈(《老子》)。
CMO与老板的关系最具戏剧性:中国的民营老板大都自己创业,对这些老板来说,他们并不相信CMO具有在营销方面(至少是销售)的权威性,但他们又不愿直接管营销从而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CMO往往成为其缓冲的屏障。
由此CMO与老板的关系形成三种形态:
(1)秘书型:CMO基本上起着老板与销售人员包括经销商之间防火墙的作用,老板指示工作内容,由CMO去布置落实。
(2)放权型:老板基本不再过问营销政策、人员任用及执行过程的事情,主要以计划与业绩指标来监控与考核CMO。
(3)冲突型:老板与CMO产生分歧又一时无法替代。
秘书型CMO大都是老板的旧臣,如联想的杨元庆可算此类型经理人的榜样,既能出新又深得老板真传(干父之蛊);放权型如格力董明珠、格兰仕俞尧昌等。怕的是CMO与老板出现供应与需求的错位:如老板希望的是秘书型的CMO,却招来了一个强势型的CMO,于是CMO冲撞老板的事就会经常发生,其结果自不必多言。新浪的王志东、TCL的手机狂人万明坚等,当经理人与老板意志产生冲突的情形下,都免不了与资本仓皇挥别的命运。
对同聊(CXO们):果行育德(《易经》),即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对于CMO来说,与同聊尤其是各职能部门的CXO们的关系,也是决定其命运的力量。这里才是企业政治真正的江湖。职能部门始终对营销系统构成一定的制约,这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因此,CMO必须以开放的心态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协作,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脉),对于CMO或是企业都是有利的。所谓“将相和、朝廷福”,就是这种情况了。
从以上对CMO情境的分析可以看出,CMO的生存智慧首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