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视化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可视化管理是指对视觉信息进行简单判断,直接判定对错的管理方法。通过文字、色彩、标识、声音、图表、形状来进行可视化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可视化管理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可视化管理形象直观,能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流程图)。
②可视化管理透明度高,便于现场人员互相监督,发挥激励作用。
③可视化管理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感受——想法——行动)。
④可视化管理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例如通过学习作业指导书防止作业不良,效率低下)。
⑤可视化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形象(做事用心的一家企业,产品肯定不错)。
2.可视化管理的水平分级
初级水平:能明白现在的状态;
中级水平:能判断生产过程正常与否;
高级水平:管理方法(异常处置等)都列明,要解决QCDSM(品质、成本、交期、安全)问题。
3.可视化管理案例分析
可视化管理的目的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例如可视化管理好的企业地上也会有垃圾。
我们从设备管理、物品管理、作业管理、安全管理、品质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学习什么叫可视化管理。
4.看板管理
看板包括信息看板、过程管理看板、结果看板。比如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经营目标、品质方针、品质目标、组织架构、车间布局、生产计划、学习园地等都是给人提供信息的看板。过程管理包括人、机、料、法、环、测等管理看板,如人员能力矩阵图、员工出勤表、员工去向表、仓库物料看板、生产进度表、欠料单、模具维修单、工艺流程图、5S标准表等。结果看板是过程输出,是绩效,主要起激励作用。如优秀员工看板、生产品质绩效看板、提案改善看板、5S改善成果对比看板。
以上两个看板是信息看板——组织架构图和生产流程图,这样客户或新员工就知道这个部门有多少员工,谁是主管与班长,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如果客户一进车间还要找人询问情况,说明你的可视化管理差。
以上这个看板是结果看板——品质横向控制PK看板表,主要起激励作用,评价过程运行结果。
技术部打样进度看板
这是一个过程控制看板——技术部打样进度看板,因为客户对于技术部打样进度投诉比较多,为了控制进度,缩短打样周期,特别建立这块看板,每天更新,让所有人都知道工作绩效,给相关人员施加压力。
【成功案例】
三-8.2 现场可视化辅导方案【参见第一篇“成功案例”第2个成功案例】
1.数据的分类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管理数据、经营数据。如仓库A物料的数量是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包括标准数据和结果数据,标准数据如工序标准工时,换模标准时间,结果数据包括仓库A物料实际有多少,A产品成型实际换模时间等。管理数据是对原始数据汇总得出的数据,如一个产品的平均加工时间、原材料库存周转率、工序合格率、产品直通率、质量成本等。经营数据一般是与收入、支出有关,如销售额、营业税、所得税、净利润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投资回报率、资产周转率、资本利用率等。
做管理,先要有原始数据,没有原始数据没办法做计划,没办法找到改善关键点,没办法对员工进行激励,所以收集汇总数据是管理的基础。
2.数据化管理的作用
(1)通过数据找到改善的方向。
通过数据,我们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如三大不良、应收账款、损耗率、营业外支出、人均产值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改善的关键点在哪里,改善的方向正确,就容易得到全体员工支持。
(2)激励员工的手段。
数据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可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我们不需要刻意批评或者表扬谁,只要把数据公开,大家就知道谁做得好,谁做得差,这种数据公开方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压力。
(3)有数据,所有人员心里就有底,从而不慌不乱不猜疑。
很多企业没有数据,老板总感觉这帮人不努力,员工总感觉老板赚了钱不舍得发工资,老板和员工相互猜疑。有了数据,老板知道员工的绩效,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员工知道老板的利润。你越不公开,员工越认为赚得多。有了数据,老板知道一个月要花多少钱,还有多少钱没有收回,利润率是多少。
(4)用数据破相。
破相就是揭穿谎言,戳破表面现象。员工经常说:“我很努力,但是拿不出数据。”其实,一看数据就知道你的效率是多少,你为公司做了多少贡献。同行效率可达90%以上,我们不到60%,但我们的员工还认为自己很努力。在分析异常问题时,员工经常会说是供应商的问题、设备问题、材料问题,但我们把数据拿出来一分析就知道原因。比如原材料准交率低,我们可以把不准交的原因分类,哪些是供应商的产能问题,哪些是我们没有及时下单的问题,哪些是我们没有及时跟催的问题,一分析可能60%是我们内部问题,没有及时下单,没有及时跟催,没有要求供方回复交期等。所以要改善,就必须有数据,用数据破相,找到原因。
3.数据化管理流程
(1)运行表格。
各部门按流程要求,填写真实的表格,经过审核上交到办公室。
(2)确定标准数据(如工序标准工时、BOM等)、绩效指标。
确立标准后,我们才知道有无异常,员工干得好不好。
(3)模拟核算数据(如生产效率、人均产值、质量成本等)。
先把管理数据算出来,再与目标和标杆进行比对。
(4)修正评价标准。
针对标准和目标,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订。
(5)正式绩效核算与考核。
根据统计出来的绩效核算奖金。
4.数据化管理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
(1)数据公示。
数据公示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没有错误,还要通过数据给所有人压力,打造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激励员工工作热情。
(2)绩效要考核。
只有绩效数据,没有考核是行不通的,要根据绩效考核来算工资和奖金,绩效考核结果公布后要尽快把奖金发给员工。企业领导不能只讲理想道德,要让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工作积极性。很多企业推行新的管理模式,老板和员工从原来的劳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老板赚了钱,员工也跟着受益,老板不要总是说:“我们发的工资比周边工厂高很多。”努力开拓市场,做大企业,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员工愿意跟着你干,供应商愿意和你配合,客户信任你,愿意买你的产品,甚至帮你转介绍,你才是成功的老板。
(3)数据要流动。
数据流动,相关人员就知道结果,知道绩效,了解现状。相关人员根据数据可以做出判断与决策,数据流动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不流动的数据没有任何价值,比如作业员今天做了1000个,有两个不良品,那么这个数据就要流动到QC、班长、主管、生产管理人员、行政部、财务部这些环节,还要公示,让大家都知道。因为生产管理人员要算效率,QC和班长要确认数据的真实性,品质部要算良率,行政部要算绩效工资,财务部要抽查绩效数据的准确性,发放奖金,员工要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工资有没有算错。
(4)运用经营数据。
数据包括管理数据、经营数据,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只考核管理数据,不考核经营数据。企业没有利润,管理数据再漂亮也是没用的。企业立足之本就是通过经营获取利润,没有利润的企业无法生存。
5.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汇总
(1)报表每天审核、上交。
报表不审核,管理人员不知道员工做得好不好,有没有造假数据,发生异常管理人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报表要及时上交审核,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不要到最后数据对不上,查不出问题发生的原因。
(2)每天汇总,进行公示。
每天汇总的目的是为了统计管理数据和经营数据,比如你要算来料准交率,就要把每次来料的供方、来料日期、数量、检验结果进行汇总,一周或一个月统计来料总批次,每家供方准交率,总的准交率。没有平时的汇总与累积,一周或一个月累积下来,要得到管理数据和经营数据特别困难。
(3)每周、每月、每年统计。
每周、每月、每年统计需要平时的数据汇总,这些数据出来后,要召开管理例会、经营例会,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意见,没有数据的例会是没有价值的动作,没有决议的例会是没有价值的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