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使命之别

使命之别

塑造

实现

4.1帅要塑造使命

马云的诸葛亮—蔡崇信,深为马云打动,不要300万年薪,甘拿500月薪。和诸葛亮不一样的是马云没有三顾茅庐,而是蔡崇信自己找上门来的,1999年5月,蔡崇信从香港飞到到杭州,和马云进行了第一次面谈,马云主要向蔡崇信谈了自己“芝麻开门”的梦想,谈自己要做全球最佳B2B,要做80年企业的远大理想,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蔡崇信参观阿里巴巴公司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里头黑压压坐着20多个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疯子”在那里喊叫着、欢笑着,仿佛一个吃大锅饭的大家庭。几次接触下来,蔡崇信“爱”上了阿里巴巴。“(马云)这家伙有能力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个伟大的领袖,真的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我要要不也加入这个冒险之旅的团队呢?”35岁的他向马云毛遂自荐愿意辞职跟随,而且还带着太太同行,以示决心。当时的阿里巴巴前途茫茫,马云只付得起人民币500元月薪,哪请得起“年薪300万港币”的蔡崇信?但蔡崇信心意已决。他脱下名牌西服,卷起袖子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

每一个伟大的公司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

​ 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迪士尼:使人们过得快活;

​ GE:以科技和创新改善生活品质;

​ 华为: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 万科:建筑无限生活;

​ 苹果:改变世界;

为帅的首要责任就是构建塑造企业的使命,使命不死,拥有使命的企业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使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由,是企业一种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它回答的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实问题。使命体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共识,是引导和激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不仅包括面临的任务企业的使命是企业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和至高理念,是企业最高的精神价值,是引领企业自始至终的明灯和灯塔,是企业在陷入绝境的希望和救命稻草。德鲁克说:企业的使命要回答三个问题:我们是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到底究竟是什么?企业的使命受到创始人自身、环境、竞争、消费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创始人本身的层次和格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使命的格调,使命的形成是在主体和环境之间展开的,是要解决主体意愿和环境可能之间的矛盾,解决其可能性的问题。包括机会利用的可能性和机会实现的可能性。机会利用的可能涉及环境的供需情况,机会实现的可能性涉及主体的利益包容情况。通过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了解需求的容许范畴,并对其做出可用与否和能用与否的检验,明确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哪部分人群、干什么事最有意义、最符合客观环境的核心条件。只有既可用(物质性)又能用(能动性)的机会,才是切实的。由此形成的客体使命可能,才有实际意义。使命反映的是组织应当而且可以负有的重大社会责任,只有是组织能胜任而又能被环境所接纳的重大社会责任才形成组织的使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