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年之间,资本影响力已遍及几乎所有企业: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既有行业龙头,也有新创企业;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而资本影响也有两类结局: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镜鉴。
确实,资本离中国企业从来没有这么近。
今天,海外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收购重组基金都已进入国内,摩根士丹利、凯雷、高盛、华平、软银等投资机构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熟悉。以君联、鼎晖等为代表的本土投资机构和以柳传志、田溯宁等为代表的“创业家—企业家—投资家”式人物的出现及其良好表现预示着本土资本力量的兴起。几乎每一家高速成长的明星企业都能看到投资机构的身影。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切才仅仅是开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今天的融资环境较数年前无疑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复杂。面对强势的资本力量,企业有必要在三个问题上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第一,以平和心态正视资本力量
资本已经成为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为主的直接投资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多数企业,尽管今天仍以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但对新的各类直接融资方式不可不察,因为趋势发展的速度往往要快于我们的预期。既不必迷信于明星背后的“资本神话”,更不应漠视、回避资本时代的到来。
第二,在同资本力量的合作与博弈中努力争取主动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同资本的博弈贯穿于资本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特别是体现在企业估值、赢利预测、资本退出方式、企业保全机制等关键问题上。企业如何在合作与博弈中争取主动,面临不小挑战,既需要理性也需要灵活,既需要实力也需要技巧,特别是需要领导人的战略远见与权衡艺术。
第三,防止陷入融资误区
一是,应当置于企业整体战略格局中判断融资需求及其利弊得失,避免为融资而融资;
二是,在融资方式、融资对象、融资时机、融资额度、融资分期组合等方面进行反复权衡和精心筹划;
三是,协调资本短期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的客观矛盾,避免因资本进入而丧失对企业发展的话语权和控制力,避免在资本力量主导下被迫走上违背规律的扩张和增长道路,避免因损伤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而出现当资本获利退出后企业元气大伤、无力增长的后遗症。这已不是误区,而是陷阱了。
多数企业的“资本”这一课才刚刚开始,或者还尚未开始,但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在这一课上拿一个漂亮分数。好在,走在前面的先行者正在逐渐多起来,可供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借鉴的失败教训正在逐渐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