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核管理规定
修订记录
1.目的
规范过程审核的方法,通过过程审核对公司产品的过程质量能力进行评定,以验证其有效性并持续改进。
2.范围
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批量生产过程的审核,包括计划内和计划外的过程审核。
3.参考文件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过程审核:用于审核产品实现过程/批量生产过程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过程是否受控和其是否有能力满足要求的活动。
5.责任
5.1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年度过程审核计划及过程审核流程计划,任命审核组长,监督过程审核活动的实施。
5.3 品质部:编制过程审核计划。主导公司过程审核的实施。对审核相关记录的管理。
5.3 审核组长:根据批准的过程审核计划编制过程审核流程计划,组织公司过程审核的实施。
5.4 审核员:负责按过程审核流程计划要求实施审核,并记录审核结果。发现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开立,并跟踪验证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5.5 各部门:积极配合审核组的工作,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6.作业内容
6.1 过程审核可以分为计划内(针对项目)和计划外(针对事件)审核。
6.1.1 针对项目的审核。在项目开发和策划过程中及早地在确定的项目分界点(里程碑)前(量产)进行过程审核,以发现缺陷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6.1.2 针对事件/问题的审核。对于有问题的过程,在项目的每个阶段,为了消除出现的缺陷或为了审查是否对关键的过程特性进行了足够的考虑,需要进行过程审核。
6.2 审核计划
6.2.1 品质部主管负责在每年底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的年度过程审核计划,根据项目APQP的时间计划编制项目过程审核计划,或在计划外需要审核时编制计划外过程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批准后发至审核员与各相关部门,审核计划应明确审核目的、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日程安排等。年度过程审核频率一般每年一次。特殊情况需在计划外适当增加审核,以下情况要增加审核:
————产品质量下降
————顾客索赔及抱怨
————生产流程更改
————过程不稳定
————强制降低成本
————内部部门的愿望
6.2.2 品质部根据过程审核计划,提前一个月指定审核员,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管理者代表根据上报的审核员名单指定审核组长。将批准后审核员和审核组长名单通知审核员和审核组长。
6.2.3 项目的过程审核计划按APQP的时间计划实施。
6.3 审核准备
6.3.1 审核前,审核员应充分了解过程的要求,包括:
A.来自顾客或高层管理者的要求,如效率、成本、环保等;
B. PFMEA/过程流程图;
C.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
D.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E.工程图与BOM;
F.标准、规范、目标值;
G.项目计划;
H.进货检验结果、供应商行为状态;
I.员工调查、顾客调查、服务质量及售后服务质量的反馈。
6.3.2 审核员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和信息,确定过程范围,划分过程工序、并对过程进行描述,确定影响过程的参数,编制审核提问表。
6.3.3 审核组长根据批准的审核计划,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编制过程审核流程计划(包括被审核过程/部门、日期/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相关的审核项目等),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并提前一周将批准的审核流程计划发至被审核部门。
6.3.4 审核前,各部门应积极准备,并必须确保委派合适的人员陪同审核。
6.4 审核实施
6.4.1 由审核小组及被审核方商定后通过最终的详细审核计划。如有必要,开展审核前,审核组长召集被审核过程相关的主管人员或代表召开“首次会议”,主要把审核目的及原因、审核程序、过程范围、审核提问表、评分定级方法和责任分工、现场的实施、在接受提问时需脱岗人员等解释清楚。
6.4.2 审核员依据《过程审核检查表》,通过现场观察、测量、询问等方式获取客观证据。在审核期间,可以提出新的提问并增加到提问表里。
6.4.3 为了避免在末次会议上冲突,必须尽量在现场澄清不明之处并达成一致意见。审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审核员让被审核单位的相关人员确认,以保证不符合项完全被理解,以便于纠正。如对于不符事项认定有争议时,由审核组长裁定,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再由管理者代表做最终裁定。
6.4.4 审核员必须按如下准则对每个提问进行评分:
6.4.5 总符合率计算:
6.4.6 定级:
6.4.6.1 在落实程度EG≥90%的情况下,仍然将级别从A降至B的理由:
A.P2~P7中至少有一个过程要素或者过程步骤E1-En被评价为落实程度<80%;
B.P6的子要素,例如过程输入、工作内容、过程支持、物质资源、效率、过程成果、零部件搬运的落实程度被评价为<80%;
C.至少有一个星号问题的评分为4分;
D.过程评审中至少有一个问题的评分为0分;
E.对基本出发点,例如过程责权关系、目标导向、联络沟通及风险导向的评价为<70%。
6.4.6.2 在落实程度EG≥80%的情况下,仍然将级别评定为C的理由:
A.P2~P7中至少有一个过程要素或者过程步骤E1-En被评价为落实程度<70%;
B.P6的子要素,例如过程输入、工作内容、过程支持、物质资源、效率、过程成果、零部件搬运的落实程度被评价为<70%;
C.至少有一个星号问题的评分为0分。
6.4.7 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组织受审过程的负责人、不符合有关的人员召开末次会议,报告审核结果。就审核过程发现不符事项进行讨论与确认,并确定不符事项矫正期限。开立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6.5 审核报告:审核组长需三个工作日以内编制总结审核的情况,并将《过程审核总评定(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品管部、被审核部门和相关部门。
6.6 审核结果跟踪
6.6.1 审核员须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总符合率为B级C级的,向责任部门开立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6.6.2 审核员必须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验证有效性。
6.7 审核记录:审核组必须将过程审核的结果提交文控保存。
7.表单记录
7.1 过程审核计划表
7.2 过程审核总结报告
7.3 过程审核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