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报价格不推荐的方案
方案推荐是核心环节,是能够面对患者最直接塑造出方案价值、让患者接受我们的环节,但这也是医生经常容易一带而过的环节。很多医生会觉得方案推荐就是把方案列出来让患者做选择的过程,所以方案推荐变成了报方案、报价格但基本不推荐的过程,很多医生会用下面的方式给患者讲解方案:
医生:“牙怎么了?”
患者:“总是塞牙,偶尔会疼,原来堵过,你给看看是不是掉了?”
医生:“哪颗牙?”
患者:“上面右边里面的大牙。”
医生:“躺下我给你检查一下。”
医生检查,使用内窥镜拍口腔内图片……
医生:“上面右边第六颗,原来堵过的地方有一点掉了,所以会塞牙,挨着的右边第五颗,之前没堵过,但是也掉了一块,可能是你吃硬东西硌掉的,已经快到牙本质了,所以会敏感。”
患者:“下面那个也堵过,你也给看看。”
医生:“来,张嘴我再拍一张(拍好后),没掉,但是边上也有龋坏了,不过不严重,堵不堵都行。”
患者:“堵牙多少钱?”
医生:“200元、400元、600元的材料都有,还有更贵的,你可以选一个。”
患者:“原来我补的现在也掉了,这次补完,以后是不是还有可能掉?”
医生:“我肯定尽力给你补好,使用时多注意就还好。而且我们的材料比你原来的好,都是进口的。”
患者:“……”
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患者得到的信息是:有200元、400元、600元三个价位。只有三个价位的产品放到这里,患者是没有办法做出选择的。
(二)患者无法了解价值,从而无法做出就诊决策
我们分析前面的案例,这里的医生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基于自身的认知,认为给出的方案很清晰,患者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我们决定不了患者选择哪个方案,我们这么做是负责的。事实上,医生这么推荐方案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我们来考虑患者在那一刻的心理感受,当医生把三个选项放到患者面前的时候,患者是尴尬、困惑的,患者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和方式选择,也不知道哪一个方案对他而言才是有利的,到底该选择哪个方案,患者并没有标准和概念。
我们探讨一下,方案到底对患者有哪些价值,解决哪些问题,该选择哪个方案。这些应该由谁来让患者清晰呢?是患者自己上网查各种资料,最后确认用哪个材质、哪个方式最合适吗?不是,应该由医生告诉患者,适合患者的方案是什么,解决哪些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患者非常关注、非常在意的,甚至是过去不关注,但应该关注的。
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论:患者清晰标准才能做出科学的选择。医生没有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医生是基于个人的心理局限或者自我设限,逃避让患者判断方案价值的过程。从医生的角度讲,要发自内心做出改变,不要再自我设限,要通过专业的推荐让患者有清晰的评判标准,了解方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