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锋:接下来说说组织结构虚拟化,组织体系混序化的问题。过去我们讲到组织体系,一定是强调秩序、规则;强调明确的分工、明确的岗位职责、明确的管理层序,组织结构要清晰,权力分配要清晰,流程体系要清晰,这是对纯结构化组织的要求。那现在出现了组织结构虚拟化、组织体系混序化的现象,如所谓要去威权化、去中心化的一些提法,就是提出要构建打破层序、分工、边界的组织。我认为其实这里面有误解,互联网时代组织形态是发生变化了,从金字塔结构到网状结构组织和蜂巢结构组织。形态可能变了,但一个卓越组织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或者是它的关键要素并没有变。如果要提炼关键词的话,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组织仍然要具备这六个关键要素。
第一,组织内充满价值创造的活力。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就是让每个人成为价值创造者、让每个人都充满活力,所以我一直把活力排在评价组织良性状态的第一位。我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的潜力,就是看它有没有活力。一个企业要是有活力的话,乱一点都没关系。但是所谓“活力”,并不等于混乱无序,它是一个组织内充满价值创造的激情、渴求,每个人都是价值创造者,每个人都在付出,从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就像改革开放的近40年里,你说不乱吗?但人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在讲拼搏、奋斗,充满了价值创造的能量,有近40年的高速增长,所以我认为活力是评价组织的第一个关键要素。
第二,必须有效率。我始终认为效率是一个组织的魂。组织要是没效率,就不会有效益。效率是效益的源泉,组织有盈利的能力,就叫有效率。效率包含点效率、线效率和系统效率。过去,组织更强调点效率和线效率,但是缺乏系统效率。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组织就是强调系统效率,看上去它的点效率和线效率似乎都不高,但系统效率强,企业能赚钱。这些组织其实也是强调效率,只不过从原来我们熟悉的点效率、线效率变成系统效率、整体效率了,强调组织要具备基于客户价值的整体效率。
第三,协同。协同产生价值,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协同机制发生了变化,不仅有点线协同,更强调跨职能、跨团队的交叉协同,甚至是跨界协同。
第四,共享。在一个组织中要放大个人能力的话,一定要靠共享、靠协同。如果组织内没有信息的沟通、交流,没有资源支持及各种协同,那组织就是个体户集中营,互联网时代虽然强调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责任驱动,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以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
第五,速度。就是组织决策的速度、运行的速度、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变革的速度。速度代表组织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个充满了变化的、不确性极大增强的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速度,企业失败死亡的概率可能就要大得多。
第六,学习。组织的学习性是它能够不断自我变革、自我超越的必要条件。
我所讲的这六大要素,也可称之为一个健康组织,或者是卓越组织的六大要素。他们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就是看一个组织好不好,第一是看它有没有活力。企业有活力,但没效率也不行。同时,有没有活力也体现在速度上,如果没有协同和共享,也很难保障速度。如果没有共享和协同,个人的能力就难以放大,他也就会游离于这个组织之外。人之所以能投入到一个组织里,是他希望能共享一些东西:要么共享品牌,要么共享信息。速度体现了组织的健康度,如同健康人有“五快”,健康组织也有“五快”:决策速度快、产销系统快、周转速度快、资金周转速度快、人才成长快。学习型是一个组织能持续发展的保障,因为学习型的组织才会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敏锐的感知力、觉察力和适应力。
互联网时代,这六大要素仍然是衡量一个组织健康度的必要条件,只不过更强调组织要用“看不见的手”使组织有序、有效率、有规则。过去主要是“看得见得手”,即他律在支撑组织的有效运行,现在则要强调也要靠“看不见的手”,即组织内在的调节机制来支撑。“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者之间要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两元对立,或者就是完全混沌化了。
那么,“看不见的手”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价值观,第二要靠动力机制,第三要靠利益分享机制,第四要靠公平规则。这就是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