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而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市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六;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七。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结构】
依“先计后战”的说法,“作战篇”放在了“计篇”之后,位于《孙子兵法》的第二篇。
“作”在古汉语中有“开始”、“兴”、“起”之意,“战”是两军交锋、战斗之意。故“作战”是讲战争的开始或不同阶段战斗的开始。
“作战”篇篇幅短小,全篇345个字,主要讲战争的准备工作、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
为了从结构上充分理解“作战”,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凡用兵之法……后十万之师举矣”讲备战工作。从备战角度,讲了八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是要做好这八个方面的预算。
第二段“其用战也胜……故军食可足也”讲风险管理之一“久”的危害与解决方案。
第一,先讲“久”带来的风险“挫锐”、“力屈”、“国用不足”,以及后果“诸侯乘其弊而起”。
第二,解决“久”的弊端,就是“拙速”,本方法、没有智谋都没关系,关键是要快,要胜。
第三,基于战争这么大的代价,孙子提出了“一次性投入”的原则,不再多次投入,要以战养战,因粮于敌,取用于敌国。
第三段“国之贫于师者……当吾二十石”讲风险之二“消耗大”的问题。战争对国家,对百姓消耗之大,百姓十去其六,国家十去其七,这可能的风险是上下不能同欲,容易导致内部问题。因此,解决消耗大的方法就是“智将务食于敌”,在敌国就地取材,征集资源。
第四段“故杀敌者,怒也。……国家安危之主也”讲智将之核心原则。作为将领要首要素养就是“智”,这里孙子给“智将”定了两个核心标准,一是胜敌益强,一是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篇章句详解类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