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带的定位与选择一定要基于消费需求与市场竞争的机遇

对于价格带的定位与选择,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消费需求层面,即是对消费群体的定位与细分;二是竞争机会层面,即产品价格在市场上的竞争机会。

1.从消费需求层面看价格带

如果从消费需求层面细分价格带,分为两类:一是主流刚需价格带;二是非主流需要培育的价格带。

主流刚需价格带:消费需求已经形成,有存量的价格带,产品切入主流刚需价格带,可以通过营销手段获得市场存量,不涉及价格带培育成本。

对于主流刚需价格带的切入,在现实中又可能遭遇两种情况:一种是众品牌纷纷抢食、竞争激烈的价格带;另一种是竞争对手看不上却具有消费机会与竞争机会的价格带。

非主流需要培育的价格带:主要是指消费刚需尚未形成,可能是机会型或趋势型价格带,也可能是价格带陷阱,需要培育的价格带。

对于非主流价格带的切入,最大风险在于消费升级或消费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形成,或者在培育期,这种价格带的增量一直难以形成显性增长,最后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己做了先烈的结局。或者这个价格带根本就是一个价格陷阱,现在与未来都不存在规模性消费量。

“古井年份原浆献礼版”上市之前,年份系列产品遇到了巨大的市场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价格体系的设置。“年份原浆五年”的终端零售价最初定在168元,这个价格带对古井品牌产品来说,是一个非主流需要培育的价格带,无论古井人如何努力,产品上市之初表现乏善可陈。古井人经过消费者研究后发现,168元这个价位超过了安徽市场主流商务宴请的价位,108元这个价位才是具备消费升级趋势的主流价格带,于是开发“献礼版”产品进行补充,终端零售价定在了108元。结果,“古井年份原浆”在徽酒的强大阵营中脱颖而出,对竞品形成高位壁垒。像“古井年份原浆”原有产品这样在上市之初寄予厚望,却因没有把握住消费主流刚需价格带,最后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例子比比皆是。

2.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价格带

如果我们从市场竞争机会细分价格带,同样也分两类:一类是蓝海价格带,另一类是红海价格带。

蓝海价格带:必须把握两点:一是有消费存量或者有明显的消费增量趋势;二是有相对市场竞争机会,容易胜出。如果用一句话表述,就是你所切入的是主流刚需价格带或消费趋势容易形成,但竞争机会明显或竞争不甚激烈的价格带。

红海价格带:从红海二字看,这个价格带一定是有存量的价格带,而且还是众品牌抢占、竞争极度激烈的价格带。

在红海价格带中竞争,只需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销量,通过营销力度与营销手段来促进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相对难以让产品在市场上快速动销、畅销、持续旺销,更不用说在某个价格带上的市场地位。

即使能够取得显著成就,产品自身的差异化及营销手法差异化一定功不可没,或者资源投入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这对于许多产品缺失差异化,营销模式跟风、营销资源匮乏的企业来说,难以快速成就产品的成功。我们在市场进攻时尤其是区域市场进攻,选择主要竞争对手或强势品牌放弃但消费又有刚需的蓝海价格带,进行价格带切入,犹如行军在毫无竞争的市场,一般还是很容易成功的。

安徽种子酒业的祥和种子酒,价格定位在40元左右,在这个价格带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高炉家酒在口子窖5年占领88元价格带时,企业定价普遍在55~60元价格带,占领了很大消费群体,在安徽红火一时。

这里重点讲一下当年非常弱势的品牌,如何通过抓住蓝海价格带,不仅创造了产品的传奇,更让企业一度风光无限的金裕皖酒。

众所周知,徽酒品牌众多,竞争激烈,战术雷同,是盘中盘模式最早的应用者。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徽酒阵营中,一个毫无历史、毫无品牌基因的新生品牌——金裕皖酒依靠什么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新企业、一个新品牌,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开强势品牌的打压,而又能被消费者快速认可的市场机会点,这才是发展的战略举措。

金裕皖酒掌舵人段兆法先生带领其团队,精细化研究市场,给自己一个适合现状的竞争定位,做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做不了的中低端产品,10~30元这个价格带。因为在这个价格带,徽酒品牌并无强势品牌,外来品牌在那时还没有深入安徽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价格空档与市场机会点。

价格战略一旦定位准确,再结合灵活创新的营销战术,如独特的包装设计,花样繁多的促销方式,一地一策、一店一策的营销打法,不仅让产品快速动销、畅销,更让金裕皖酒很快成为徽酒中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