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文件××-03-35产品审核规定

产品审核管理规定

修订记录

1.目的

规范产品审核过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出货前的产品进行审核。

3.参考文件

3.1 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

3.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产品审核:通过产品审核,对产品质量特性的客观评价,获得产品的质量信息,以确定产品质量水平,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促进质量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5.责任

5.1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年度产品审核计划及产品审核评价报告,任命审核组长,监督产品审核活动。

5.2 工程部:负责编制年度产品审核计划,选择审核员,主导产品审核工作。

5.3 审核员:审核实施,记录审核结果;跟踪不合格项的改进。

5.4 各部门:支持并参与产品审核工作,实施对不合格项的改进。

6.程序重点

6.1 编制产品审核计划

6.1.1 每年底工程部编制下一年度《年度产品审核计划》,确定审核员,规定受审核产品的规格名称及受审核的大致时间安排。将年度产品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将审批后的《年度产品审核计划》发放至相关部门。

6.1.2 本公司产品审核频次原则上每年按计划安排一次,覆盖公司的所有产品。特殊情况需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6.2 缺陷分级原则

6.3 审核实施

6.3.1 审核前,工程部按计划中的月份在每月月初与生管沟通,了解清楚要审核产品的生产进度,根据生产进度安排具体的审核产品规格及审核日期。在具体审核日期确定后提前3天需通知审核员和相关的部门及人员,说明产品审核的具体时间、审核地点、审核员及其审核范围。

6.3.2 审核员根据要审核产品的质量特性及产品参考资料等要求编制审核计划中产品的《产品审核检验规程》,根据《产品审核检验规程》编制《产品审核记录表》和《产品审核评价报告》。

产品的参考资料有:

a.带有更改状态的图纸

b.技术规范

c. FMEA

d.工艺文件

e.检验规范

f.缺陷目录

g.限度样板

h.包装指导书

i.评定方法规定

j.控制计划等

6.3.3 审核员抽取8pcs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编号。抽样方法一般定为随机抽样。

6.3.4 由审核员负责产品审核的具体实施工作。审核员依据相关的工作指引及缺陷分级原

则和《产品审核检验规程》对产品样本依次检查,并在《产品审核记录表》上记录检查结果。

6.4 审核结果统计分析

6.4.1 缺陷点数总和计算(FP):

FP=10dA+5dB+1dC

式中:

A. dA——审核产品样本中发现的A级缺陷个数

B. dB——审核产品样本中发现的B级缺陷个数

C. dC——审核产品样本中发现的C级缺陷个数

6.4.2 质量特征值计算(QKZ):

QKZ=100-缺陷点数/样品个数

6.4.3 统计分析

6.4.3.1 审核员需同相关部门一同对审核的结果作分析,找出质量缺陷及发生原因,重点是关注A类/B类缺陷及多频次发生的C类缺陷:

a.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

b.管理不良造成的缺陷;

c.应采取的措施。

6.4.3.2 质量特征值QKZ分析

6.5 编制审核报告

6.5.1 审核员需依据《产品审核记录表》及分析结果,做出《产品审核评价报告》,内容包括:

a.审核对象、样品数;

b.审核结果统计资料;

c.质量缺陷及说明。

6.5.2 《产品审核评价报告》由审核组长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按《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实施控制,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6.6 不合格项处理

6.6.1 以下结果必须由审核组发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实施整改:

a.审核中发现A类/B类缺陷;

b. QKZ值不达标的。

6.6.2 实施整改的内容必须包括对不合格的处理方式和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依《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由审核员跟踪不合格改进的实施情况,直至不合格项关闭。

7.相关附件

7.1 年度产品审核计划

7.2 产品审核检验规程

7.2 产品审核记录表

7.3 产品审核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