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春期亟待解决的烦恼

所有企业都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起来的,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笑看风云变幻的百亿立白,青春期的烦恼有哪些呢?

(一)立白脱帽工程

立白是什么?有人说,立白是本土日化巨头企业;亦有人说,立白是洗衣粉、洗衣液、牙膏等具体的商品品牌。随着企业逐渐做大,“立白”兼企业品牌与商品品牌的现状,也是时候该厘清了。

在业界,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宝洁模式”。宝洁只是企业商号,并不指代任何商品;另一种是“可口可乐模式”,它既是饮料企业的商号,又是碳酸饮料产品的品牌,其他平行的还有雪碧汽水、美汁源果汁、原叶茶饮料等。很显然,目前立白和可口可乐是同一模式。

(二)护肤品破冰之旅

COGI高姿品牌始创于香港,1984年引进中国大陆,总部设在上海,曾经是在“妈妈辈”里最受追捧的本土化妆品品牌。2006年年底,陷于平淡的高姿被立白收购。此后高姿一直都安于长三角市场的基础工作,而近两年开始有比较大的动作。2010年4月《杜拉拉升职记》陆续在全国各地热映并掀起热议,高姿产品在该剧中不止出现五次清晰镜头。高姿“植入式营销”基本成功,直接带动了放映城市高姿专柜和专营店的销售。

高姿是幸运的,她的幸运来自于可以作为事业部独立运作,因为很明显,立白洗衣粉的渠道无法兼容护肤品。目前高姿有商场专柜与专营店两条渠道,前者是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国际品牌的主阵地,后者是自然堂、珀莱雅等国内大鳄的根据地,两条战线上惹不起的角色都是各具特色。很显然,高姿目前的状态只是破冰之举,并没有完全找到感觉,未来的路任重道远。

(三)豪赌洗衣液 

2008年以来,洗衣粉市场出现行业性整体停滞,而作为新品类行业的洗衣液则开始了大幅增长。这一点,作为洗衣粉大鳄之一的立白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对于洗衣液这个品类,陈凯旋显然是下了重金和大力气的,单从邀请李冰冰代言立白洗衣液、邀请周迅代言去渍霸洗衣液就可见一斑。

但是,洗衣液这个品类不是质量决定论,也不是广告决定论,而是渠道决定论。洗衣液在相当一段时间,大终端就是出货主通道,谁在KA大卖场专业,就是谁的地盘。目前,做洗手液的蓝月亮与做消毒水起家的威露士都把洗衣液作为二次崛起的品类,通过死磕终端大卖场,二者双双博得头筹暂时领先。他们的旁边就是宝洁的汰渍洗衣液与联合利华的奥妙洗衣液在虎视眈眈,市场竞争可见一斑。

后期,2015年与2016立白豪赌中国好声音,付出终有回报,问鼎品类巨头当仁不让。

(四)磕磕绊绊洗发水

不能不说,洗发水是立白心头的痛。2001年,立白推出了自有品牌碧影洗发水。此时,广东地区几百家洗发水厂家在搏命,拉芳、蒂花之秀、好迪等都在此列。碧影洗发水沿用了广东军团一贯的推广模式:投入重金,请明星,拼广告,比政策,送赠品……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洗发水角逐中没有找到北。在一次调查中,碧影跟飘影、风影洗发水有什么区别,连立白的员工都说不清。

2006年,立白以高于十倍的价格3100万元竞得“奥妮”商标。好事多磨难,几年下来,为了这块纠结的商标打了几场官司,2011年才最终得以拨清迷障。而奥妮市场尚处于试销阶段,仅仅在重庆、山东等部分市场上市。巧合的是,与立白同为欢喜冤家的纳爱斯,则是不管不顾地砸下几亿元的广告费,推广同奥妮渊源颇深的百年润发洗发水,结果也是赚了吆喝不见响,百年润发市场至今还没有真正启动起来。作为老对手,百年润发的不成功给奥妮带来的肯定不是兴奋。立白原本想让纳爱斯先出牌,自己一方面看看路数,另一方面做足准备工作,岂知双方都遭遇不顺。

奥妮洗发水做还是不做,是一个问题。放弃的话,缺乏洗发水品类的企业,何以堪称大日化?坚持推进的话,如何确定奥妮的最终推广概念、如何对接立白既有客户、如何运作现代终端,很艰辛,任重而道远。更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对于这个课题,思索的不应该仅仅是立白,还有整个日化营销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