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大项目、大战役中锤炼人才

(1)从小孩学钢琴“大作品”想到的

我们家小孩学钢琴有好些年了,前期都是在跟老师学一些相对简单的曲子,大概在一年多前老师开始教小孩一些“大作品”,初期比如《水边的阿狄丽娜》、《军队进行曲》、《彩云追月》等,近期好像又增加了更复杂的一些作品。

老师说这是我们小孩自己先提出来的,他想学一些比较“厉害”的“大作品”,这样就有机会在同学面前“炫酷”一下。先不论小孩的初始动机如何,小孩的钢琴老师认为学“大作品”大有好处,因为“大作品”的难度提升了,不仅长度增加了,而且富有变化,对钢琴的演奏技法有更大的挑战与提升;而且,通过演绎“大作品”,小孩对“大作品”背后蕴含的故事、情感、文化、艺术意境等会有更深的领悟。

我认为,“大作品理论”,不仅适用于练习钢琴等乐器,也适用于其他方面,比如读书。我们要尽量读大作品,如历史学著作《哈佛中国史》、《罗马人的故事》、《枪炮、病菌与钢铁》,管理学书籍里的《原则》、《反脆弱》以及吉姆·柯林斯的“卓越系列”,文学作品里的《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等。读书为什么要读大作品,因为大作品往往有大格局,也有足够的时空纵深,会让人得到最深刻的启示、最强烈的震撼。

 

(2)用大项目、大工程锻炼人才

在人力资源工作方面,我们也要让人才去经历大项目、大工程、大战役,由此来培养、锻炼人才。正如习大大所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中国是很善于利用大事业、大工程、大项目、大战役来培养伟大人才的。大事业、大工程、大项目、大战役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华为也是非常重视用大项目来锻炼人才的,内部有很多的项目作战场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华为,几乎全员都要学习项目管理,学习了之后还要到实际项目上去锻炼,并在项目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比如项目销售、项目解决方案、项目交付、项目HRBP、项目财务、合同场景师等……通过一个个项目场景去锻炼人才,积累能“打胜仗”的人才。2022年,面对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大机会,华为汇聚全集团的力量在打一场行业场景之战。这场决定华为未来是否继续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关键战役,主要包含两个点:技术方案场景化;组织运作军团化。大事业、大工程、大项目、大战役,,其中心思想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其中蕴含着“场景之战”。

 

(3)中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起源

中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起源是抗大。

以下部分的内容是前华为(软件)全球能力中心学院院长魏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起源—抗大》一文的节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思想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萌芽并形成燎原之势的。

抗战的最终胜利,跟一所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时的军队中,每6个人就有1名毕业于这个大学。她最早提出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教学理念,培养输送了10万名军队干部,如果没有她,抗战的胜利无法想象。

在完成抗日使命后,又孕育了国防大学、南京炮兵学院、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校等军事院校,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她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

抗大培养的10万干部中,有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将士,也有全国各地而来的热血青年,甚至还有众多富家子弟。这些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年轻人,经过抗大的培养锻炼,一批又一批奔赴战争一线,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各干部梯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大探索了很多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强借鉴意义的人才培养理念,如“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理论与实际联系”,问题导向,个性化学习等,对今天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建设自己的企业大学,还是进行人才培养,或者文化价值观体系建设,都可以从抗大找到很多经验。

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在今天来看,这些观点依然很很强的借鉴意义。

抗大有七条教学原则:

一是根据敌后作战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

二是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照顾对象的特点;

三是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相互结合;

四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五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六是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七是坚持教学上的群众路线。

这些思想跟今天提到的学习需求分析、个性化学习、训战结合等等都都不谋而合。

抗大的教材多来自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为了能够让理论和实际更好的联系,抗大组织人员奔赴一线,和部队共同编写战例,再把优秀战例汇编进抗大的教材,课程深受学员欢迎。抗大的教材因为实际指导性强,不仅在学校使用,还被部队广泛使用。

毛泽东在抗大有一门课叫做《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为了准备这门课,他前后准备了两个多月,从工作实际中提炼了大量素材使用在课程中,在抗大开课时引起了轰动。

注重精神锻造。时任抗大校长的林彪曾经说,要“把军容军纪搞端正,把学员的精气神搞上去,让他们个个都像嗷嗷叫的小老虎”。在抗大,从晨曦初照到星月当空,操场上、课堂里、行军途中、劳动工地,哪里有抗大队伍,哪里就有嘹亮的歌声,各学员队还经常组织文艺晚会、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很好地锻炼了队伍的精神状态。

全国的有志青年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汇集于黄河之滨、宝塔山下,进入抗大学习。9年多的时间里,抗大为军队培养输送了10多万干部。这些干部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遍全国,进入抗战一线,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奠定了部队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