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说到火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海底捞。中国城市最不缺的就是餐馆,然而很少有哪个餐馆会像海底捞那样长时间有排队的食客。如果问这些排队者,为何如此喜欢海底捞?他们的回答可能是:
“这里的服务很‘变态’。在这里等着,有人给擦皮鞋、修指甲。”
“吃火锅眼镜容易有雾气,他们给你绒布;头发长的女生,就给你皮筋套,还是粉色的。”
海底捞虽然是一家火锅店,它的核心业务却不是餐饮,而是服务。为何海底捞不在产品(食品)本身下功夫,而靠产品之外的服务取得成功呢?
市场管理大师科特勒将产品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0-1所示。
图10-1 产品的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是核心产品,这一层次回答了最本质的问题:客户真正想买的是什么?比如:
客户真正买的不是钻头,而是墙上的洞;
客户买的不是化妆品,而是美丽;
客户买的不是眼镜,而是视觉。
产品设计者首先清楚产品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接下来是围绕核心产品构建的实际产品层次,如产品名称、产品的质量、具备的特性、产品包装等。
实际产品是指我们普遍理解的产品,然而围绕实际产品的扩大产品层次往往被市场或设计人员所忽视,这个层次包括售后服务、质量保证、安装运输等。在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想在实际产品层次有所突破不是不可能,但难上加难。
很多成功的企业选择了在产品的第三个层次上做文章,靠产品的外围属性使客户蜂拥而至。海底捞在国内的成功,正是把产品的第三个层次做到了极致。
下面对科特勒产品层次做进一步的细化,如图10-2所示。
图10-2 产品层次优化
核心产品:是指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顾客购买产品的真正动机;核心产品是由客户定义的,是客户购买产品的基本需求;
形式产品:指承载产品核心利益的各种具体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品,形式产品是企业赋予的,是满足需求的方式或道具;
附加产品: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得到的额外服务或利益,如提供信贷、免费送货、售后服务等,附加产品也是企业赋予的;
心理产品:指顾客购买产品时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如产品的品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定位与顾客自身定位的符合程度等。心理产品是顾客和企业共同定义的,如企业要打造某产品品牌,同时客户也要认可这个品牌。
下面以手机为例来说明产品的这四个层次:
核心产品:消费者希望能够拍照、通话、听音乐、聊微信、看新闻、玩游戏、网购、下载并使用各种App,还要运行流畅、电池耐用;
形式产品:具有6英寸全面屏、超薄机身、1200万双摄像头、128G内存、4000mAh大容量电池;
附加产品:“买手机送套餐”“三包服务”“分期付款”“0元购”,赠送时尚手机壳和钢化膜;
心理产品:以华为Mate系列、P系列和荣耀系列为例,华为 Mate系列和P系列主打商务路线,而荣耀系列则主要面向青年人,走高性价比路线。